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qū)中考語文一模試卷(4月份)
發(fā)布:2025/7/6 13:0:13
一、積累與運用。
-
1.閱讀回答問題。
親愛的同學們:
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蔽蚁脒@樣的朋友便如澄清的湖水,不驕不zào□,不爭不斗,他會讓你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世間的一切利害與得失。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里,你的心xù□難免會遇到挫折,而你能擁有這樣的朋友,便能安撫受傷的心靈。而另一種可交之友就像游走于花團錦簇中,跳躍歡騰卻不失爛漫。你與他的應和能讓你的生活富有青春氣息。
(1)請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不驕不zào
心xù
(2)請選出正確的讀音。
澄清組卷:4引用:1難度:0.8 -
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24引用:3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291引用:5難度:0.9 -
4.活動三:“點亮智慧之光”讀書講座。
??校文學社陳老師對小文同學說:“文學社想舉辦一次‘點亮智慧之光’讀書講座,聽說你的外公是市文聯(lián)主席,我們想邀請他后天下午三點到文學社活動室做一次讀書講座,你問問他能不能來?!钡诙?,小文應該怎樣向外公轉述陳老師的話?組卷:20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
-
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下面加點的字解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勞其筋骨 無案牘之勞形 B.百里奚舉于市 愿為市鞍馬 C.國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 D.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時時而間進 A.入則無法家拂士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B.必先苦其心志 其如土石何 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溫故而知新 D.生于憂患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A.人要有所作為,除了必須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考驗外,還必須在精神、意志上經(jīng)受磨練。
B.一個國家要免遭滅亡,既要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又要警惕敵國外患。
C.論證嚴密,首先從造就人才說起,再論國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D.通篇設喻說理,行文有氣勢,句式靈活,語言犀利,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4)把文言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組卷:13引用:1難度:0.5 -
6.(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作者是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③陶后鮮有聞
(3)本文題為“愛蓮說”,卻從菊和牡丹寫起,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4)從文中“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兩句話,可以看出當時一種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
(5)作者“獨愛”蓮花,認為蓮才是花中的君子。請結合文中對蓮的具體描寫體會蓮都具有哪些君子的品性?組卷:644引用:4難度:0.5 -
7.讀下面詩歌內(nèi)容,回答問題。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一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請寫出這是什么傳統(tǒng)節(jié)日?此節(jié)日習俗有哪些?組卷:11引用:2難度:0.6 -
8.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h2>
組卷:17引用:1難度:0.8 -
9. 默寫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
(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兩句作答)
①
②無意苦爭春,
③
(2)請在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任選一首,寫出題目,再默寫開頭兩聯(lián)。
題目組卷:27引用:1難度:0.8
三、名著閱讀。
-
10.閱讀《艾青詩選》中的詩歌,完成下列任務。
樹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伸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注】本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
任務一:下面是一段讀書筆記,請你根據(jù)詩意把它補充完整。
初讀詩歌《樹》,覺得是一首寫景狀物詩,寫出兩棵樹根須糾纏的特點。再讀詩歌發(fā)現(xiàn)托物言志,根須糾纏寫出了①
任務二:關于如何讀詩請結合《艾青詩選》分享你的閱讀體驗(不少于2條)。組卷:34引用:1難度:0.3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
11.閱讀老臣的《拱橋》一文,完成下列各題。
拱橋是一個人,不是一座橋。
聽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蝦,還有課本上的趙州橋。
我認識他時,他的腰已經(jīng)很彎,人也很老。那時,他已在村莊東邊一座老舊的石屋里當了許多年的校長。其實,校長、老師也就是他一個人。
他的臉上有許多褶皺,一說話就滿臉開花。胡茬子布滿兩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總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紀律,他從不打手板,而是低沉著嗓音說:“把手伸出來吧,手背兒?!彼拇笫直惆涯愕男∈肿ダ?,將下巴挨近那顫抖著的小小面積的手背兒,來回蹭那么幾下,讓你覺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癢痛。因此,我們對他寬寬的下巴充滿畏懼。
我那時讀三年級,很搗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對同班的二青說:“校長的下巴要是腳后跟兒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蹦_后跟兒同校長的下巴比起來,的確有本質的不同,光溜溜的,沒有鋼針一樣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聽了,先是嘎嘎笑了兩聲,然后就當了叛徒,把我出賣給校長。校長便把我找去,用渾濁的老眼定定地望著我,說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著他寬闊的臉,敬畏地點點頭。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發(fā)出“嚓嚓”的響,說:“怕就別搗亂了,小子?!?br />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兒,他對我們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彎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橋。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臨溝。我和其他十來個學生,上學放學是要過溝的。那條四五丈寬的溝,冬天干涸,雨天卻氣勢洶洶,濁流滾滾。溝上沒有橋,水雖僅齊校長的膝蓋,但對十來歲的孩子可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我攀“拱橋”只一次,是在怨校長下巴不是腳后跟兒不久。
洪水把我們隔在這岸,校長便從那岸過來,在水中蹚來蹚去。沒人能替他,一個學校三個年級一個老師,校長是最年長的,我和二青則是第二、第三年長的。我是不好意思讓他背的,一是覺著著有關腳后跟兒的比喻對不起他,二是覺著自己大了不能讓人背,尤其是讓一個老人背。八個同學給背過對岸,只剩下我了,再沒辦法去解。校長已垂著彎背,嘩啦嘩啦蹚水過來了。他渾身透濕,喘氣的聲音像是在拉風箱。
“來吧?!彼紫聛恚唤o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絕,說,“我敢過?!钡@是吹牛,水渾渾的,浪頭一個攆著一個,看著都讓人暈眩,何況那水要淹沒我的肚臍眼兒呢?
“來吧,孩子。”他又說。拱形的脊背一動不動,靜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該怎么辦呢?
“別不好意思,爺爺背孫子嘛。該上課了,快來。咱爺兒倆得趕緊過去,同學們在等呢。”他不容拒絕地說道。
我閉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橋”。身體被浮載起來,晃晃悠悠,邁下水去。浪聲灌滿雙耳,我卻趴得緊緊的,與那面脊背緊緊箍在一起。
臨上岸時,校長趔趄一下,但我并沒有掉下拱橋,因他寬大的手緊緊板著我?!斑@不過來了嗎?”他說。是的,過來了,我從橋上滑下,落在堅實的大地上,站著。
校長卻沒有站著,而是癱坐在地,大張著缺牙的嘴倒氣,苦笑著臉,說:“老了,老了,我背你們爹媽時,可不是這副模樣。”他的模樣,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橋。
喘吁了一會兒,他站起來,我們擁著他走向老舊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說:“校長背你過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來說人是貶義,我討厭他說校長“爬”,便狠踹了他一腳。
那年秋天,我轉學了,校長也走了,他實在再也教不動書了。小學校便黃了數(shù)年,直到蓋起希望小學。已當了鄉(xiāng)長的二青說:“蓋座拱橋吧!”于是,通往學校的溝上就有了座石橋……
許多年過去,我過的橋比小時走的路還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橋。那座寬厚、踏實、溫熱的血肉拱橋,讓我一生都走不到頭。
(有刪改)
(1)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寫出“拱橋”在文中蘊含的三層含義。
(2)校長怎樣懲罰犯錯的男生?為什么要這樣懲罰?
(3)文章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寫校長的“老”,試舉兩例簡要說明。
(4)從敘事安排角度來看,文章劃線句中“爬”這個動作,是否顯得突兀?為什么?
(5)這座“拱橋”具有怎樣的特點?如何理解這座橋“讓我一生都走不到頭”?組卷:325引用:12難度:0.3 -
12.閱讀,回答問題。
為什么口音很難改變 ①說著同一種語言的人,口音卻可能千差萬別??谝羰窃鯓有纬傻??為什么口音形成后很難改變?
②環(huán)境對于語言有重要的影響,人們分散在不同的地理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形成特定的發(fā)音方式。說著同樣語言的一群人如果被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兩個孤立的島上生活,隨著時間流逝,地理距離與社會隔離會讓他們發(fā)展出各自的方言或口音,甚至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
③一些專家認為,口音還與地方氣候有關。例如,西北地區(qū)海拔高,空氣干燥,聲波傳播遠,故語音高亢嘹亮;四川盆地氣候濕度大,聲波衰減快,故四川話尾音粗長而通透;江浙地區(qū)氣候溫潤,故語速快,聲音清悅;廣東濕熱,海風大,故鼻音重;東北氣候寒涼,吸氣慢,呼氣快,主要靠嘴呼吸,口音也是口腔共鳴多,鼻腔共鳴少。
④人的口音一般是在幼時形成的,隨著年齡增大,想改掉口音并不容易。這是因為在嬰幼兒階段,我們的大腦中有著極為豐富和敏感的神經(jīng)突觸,使得我們具有強大的語言學習能力。然而,在青春期結束后,學習語言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學習新語言的能力會逐漸下降。有實驗證明,人腦紋狀皮層的神經(jīng)突觸增長最旺盛的時期是在人出生2—4個月,在出生后8—12個月的時候達到頂峰,這個時候嬰幼兒的神經(jīng)突觸比成年人要多50%左右,隨后神經(jīng)突觸慢慢減少。到十多歲時,會喪失40%的神經(jīng)突觸。這些喪失的神經(jīng)突觸是被大腦自動修剪掉的。這就是為什么在人生的早期階段,我們有語言本能,能夠輕松學會幾種語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本能就會減弱。普通人在十多歲之后,語言學習變得不那么容易、自然。因此,一個人成年后很難改變他幼年形成的口音。
⑤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中國人說外語總是改不了中式發(fā)音,大多數(shù)外國人說中文也有很奇怪的口音。這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如日本人說英語、印度人說英語也帶有獨特的發(fā)音。
⑥為什么我們很難說一口純正的外語?人在幼時學習母語,一開始都是吞吞吐吐的,這是因為幼兒剛開始用口腔肌肉練習發(fā)音,后來練得越來越熟練,口腔的肌肉已經(jīng)形成下意識的動作了,自然就伶牙俐齒了。而當我們成年后學習外語時,發(fā)音時口腔肌肉已經(jīng)習慣用母語的發(fā)音方式了。這就是為何成年人矯正口音十分困難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母語會干擾外語發(fā)音。成年人學習外語時,聽到外語發(fā)音,大腦首先會在自己熟悉的母語發(fā)音中去尋找與之相似的音,然后會認為聽到的這個音就是母語中的某個音。如日本人說英語r、1不分,不是因為舌頭硬,也不是口腔結構有問題,而是因為日語里也有個r,這個r的發(fā)音介乎于英語的r和1之間,干擾了他們對英語r、1的識別。而印度人說英語口音很重,因為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有龐大的英語使用群體,有標準的用本地文字表示英語的方式,這使得印度的英語口音獨特而穩(wěn)定。
(作者:礎德,選自《百科知識》2022年第4期,有刪改)(1)下面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A.環(huán)境會影響語言,說著同樣語言的人被分在不同的地理空間生活必定發(fā)展出不同的方言。
B.我們有強大的語言學習能力,得益于嬰幼兒階段大腦中有著極為豐富和敏感的神經(jīng)突觸。
C.大多數(shù)中國人說外語改不了中式發(fā)音,大多數(shù)外國人說中文有奇怪口音,這是普遍現(xiàn)象。
D.人幼時學母語能從吞吞吐吐到伶牙俐齒,是因口腔肌肉經(jīng)過發(fā)音練習已形成下意識動作。
(2)下面對本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篇提問,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指出說同一種語言的人口音可能千差萬別,難以改變。
B.第③段采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強調不同地域的口音伯仲難分、各有特色,極具說服力。
C.第④段加點詞“左右”表示估計,說明句中所說的50%是個大概的數(shù)據(jù),用語嚴謹準確。
D.本文為事理說明文,按照邏輯順序,科學詳盡地解釋了人的口音形成及難以改變的原因。
(3)唐代詩人賀知章有詩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闭堄帽疚膬?nèi)容來說明詩中所說的“鄉(xiāng)音無改”的原因。組卷:77引用:4難度:0.5
五、寫作。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進入初中,我們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體育、勞動、美育等課程中汲取知識、涵養(yǎng)德性;我們在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種類繁多的課后服務項目中鍛煉能力、塑造性格……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又美好、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少年時光,我們漸漸長成少年應該有的模樣。
請以“少年的模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突出,感情真摯;不得抄襲,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或師生姓名;不少于500字。組卷:7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