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年遼寧省盤錦市第一完全中學中考化學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5/7/5 14:0:9

一、選擇題(共10分)(本題包括10道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9引用:1難度:0.6
  • 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氣體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38引用:3難度:0.6
  • 3.工業(yè)上常用乙炔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火焰來切割金屬.若用R表示乙炔的化學式,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R+5O2
    點燃
    4CO2+2H2O,則乙炔的化學式是(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4.下列物質的用途體現(xiàn)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組卷:13引用:2難度:0.8
  • 5.下列關于化學史方面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9
  • 6.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有如下操作:①加熱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加入藥品,按裝置圖接好裝置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⑤從水槽中取出導管 ⑥熄滅酒精燈.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h2>

    組卷:139引用:21難度:0.7
  • 7.為踐行低碳理念,北京冬奧會火炬中使用的燃料氫氣屬于(  )

    組卷:29引用:2難度:0.6
  • 8.“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是2011年“國際化學年”的主題.你認為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主題的是( ?。?/h2>

    組卷:43引用:2難度:0.9
  • 9.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10.春秋初期,紹興一帶是南方的一個冶鐵中心,其煉鐵方法是在1000℃左右的溫度下,使木炭和鐵礦石(主要成分為Fe2O3)發(fā)生一系列的反應生成含較多雜質的海綿鐵。其中主要化學反應為:3CO+Fe2O3
    高溫
    2Fe+3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題)

  • 11.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積極探索新型清潔能源有助于促進我國加快產(chǎn)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氫能是一種熱值高、能量大、來源多樣的綠色能源?,F(xiàn)階段使用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重整制氫,以及電解水制氫。
    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穩(wěn)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圖所示。甲烷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氫氣、炭黑、乙炔、氰化氫等。
    (1)可燃冰屬于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寫出其完全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海底溫度低,壓強大,有利于甲烷的溶解
    B.在300atm下,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
    C.可燃冰作為燃料優(yōu)點是燃燒熱值大,對環(huán)境不會造成污染
    D.可燃冰開采不合理,會造成溫室效應或者海底塌方等
    (4)請寫出甲烷水合物能穩(wěn)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規(guī)律
     

    組卷:60引用:3難度:0.7
  • 12.學完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后,某學習小組同學仿照課本實驗原理在家里也進行“燃燒的條件”探究,實驗裝置如圖,利用如圖微型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整套裝置氣密性良好)。

    (1)(進行探究)實驗步驟如下:
    ①擠壓左邊滴管并微熱燃燒管,白磷、紅磷均不燃燒。
    ②擠壓右邊滴管并微熱燃燒管,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實驗結論)步驟①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若該步驟共反應了12.5g含碳酸鈣80%的石灰石(雜質不參與反應),則理論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2)步驟②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為溫度達到可燃物的
     
    ;請寫出該步驟中雙球管內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反思)實驗結束后,小明想到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老師講到鎂帶不僅可以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反應,還能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反應,小明對燃燒的條件及其應用有了新的認識。燃燒
     
    (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氣。
    (4)鎂等活潑金屬著火時,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

    組卷:97引用:1難度:0.5
  • 13.曉宇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眼鏡框中銅制部位表面有綠色的銅銹,他聯(lián)想到探究鐵生銹條件的實驗,決定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銅生銹的原因。
    【提出問題】銅生銹的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1.一定條件下,碳和氯化鈉會加速金屬腐蝕,但本身不參加反應。
    2.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稱銅綠,相對分子質量為222。
    3.銅銹可與鹽酸反應: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4.常溫常壓,二氧化碳密度是dg/mL。
    【猜想與假設】根據(jù)查閱的資料猜測:銅生銹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結果,并且氯化鈉會加速銅生銹。
    【設計與實驗】實驗一:定性探究銅銹蝕的因素
    他仿照探究鐵生銹條件的實驗,設計并進行了如下五個實驗(說明:實驗中用到的銅片均已打磨干凈)。
    (1)編號①中無水CaCl2的作用是
     
    。
    實驗編號
    實驗裝置          
    一周后
    現(xiàn)象
    不生銹 不生銹 銅片不生銹 表面有一層銅銹 表面有較
    厚銅銹
    (2)在上述實驗編號③中,尾部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
     
    。
    (3)③④對比,可說明銅生銹一定需要
     

    實驗二:測定銅銹含量
    將上述實驗編號⑤試管中剩余物質過濾、洗滌、干燥,得mg固體,連接圖甲、乙裝置,檢查氣密性,加入固體與足量稀鹽酸進行實驗。

    (4)完全反應后,常溫常壓下測得生成氣體體積為VmL,則該固體中銅銹質量分數(shù)表達式為
     
    。
    (5)該實驗條件下測得銅銹質量分數(shù)偏大的原因是
     
    ,解決方法是
     

    組卷:143引用:2難度:0.5
  • 14.同學們?yōu)樘嵘瘜W實驗操作技能,在實驗室練習如圖實驗:

    (1)實驗A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2)實驗B中的化學方程式
     
    。
    實驗完畢后,小明誤將A試管中的物質倒入B試管中,充分振蕩后,觀察到混合溶液為無色,小明對該無色溶液的成分產(chǎn)生興趣并開展探究:
    【提出問題】混合后無色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
    【查閱資料】NaCl溶液、CaCl2溶液顯中性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NaCl、CaCl2;猜想二:NaCl、CaCl2、HCl;猜想三:NaCl、CaCl2、Ca(OH)2,經(jīng)分析猜想三錯誤,其理由是
     
    。
    【設計并進行實驗】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小明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解釋與結論
    取少量混合后的無色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氧化鐵
     
    解釋: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得出實驗結論:猜想二正確
    【反思與拓展】
    I.有同學提議將上表操作中的氧化鐵換成另一種藥品或用品:
     
    (除金屬氧化物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確的實驗結論。
    Ⅱ.小明誤倒后,如果觀察到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為紅色,則上層清液中一定有的陰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組卷:9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