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陜西省西安市大明宮中學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5/7/5 23:0:17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莊子與這個世界做了長久的廝守,故而有了最綿渺的纏綿。他對世界那種既惱又憐的豐富神情簡直使人捉摸不透。他對世界,在極端的蔑視里有細膩的體察與回憶,在極端的憐惜里有失望與無奈。他仿佛當眾把一切都擲在腳下,作踐給我們看,并不住地冷笑;而當眾人散去,他又收拾起這一切,把它們擁在胸前失聲痛哭。
孔子似乎是一貫嚴正而間或幽默的;孟子是氣勢洶洶咄咄逼人的;韓非子是懷才不遇冷峻孤單的;但莊子呢?他的表情太豐富了,一會兒是尖銳無比的人生解剖師;一會兒又是沉湎往事的詩人。他對世界,一會兒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閑釣者;一會兒又是土屋前閑坐無聊的窮漢。有時他去遠游,有時他又安坐家中洋洋灑灑地記錄著他的思想——我們確實無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豐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說,有時他太出格。
同時他又行蹤不定。從江湖上傳來的他的消息總是云遮霧障,且他是一個充滿去意的人,誰知道他什么時候像老子一樣一去渺然呢……
(1)結(jié)合上面文字,請分別概括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的性格特點。
(2)結(jié)合教材(選擇性必修上)所學,請分別總結(jié)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分別代表哪家學派?其核心理論各是什么?
(3)新課標要求整本書閱讀,而先秦諸子文章又代表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請在以下四部著作中任選其一:《論語》《莊子》《孟子》《道德經(jīng)》,推薦給你的朋友,為此,請寫一段介紹該書的話。(要求:①不少于100個字,否則扣分;②推薦內(nèi)容具體而精彩;③稱呼落款格式正確。)組卷:4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當今世界格局是以文化為軟實力的全方位競爭。作為關(guān)乎國計民生的要事,飲食能夠反映出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以及文明程度。中華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的飲食文化也有重大貢獻。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一個是中藥,一個就是中國菜?!弊鳛閲椅幕泴嵙Φ闹匾獌?nèi)容和載體,中華飲食文化一直在無形中發(fā)揮著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飲食行為在中國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稘h書》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渡袝?周書》中《洪范八政》則把“食”放在了第一位,“食”在中國文化里的重要性可窺一斑。在中國,飲食之事與治家、治國理政等社稷大事同出一理。正如學者張光直所說,“到達一個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肚子”。在中國文化里,我們就可以通過飲食行為來理解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
中餐背后的飲食文化涉及中國人的性情、習俗和生活方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菜肴背后的典故包含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進食過程中的禮儀習俗蘊含著禮儀文化,醫(yī)食同源的飲食理念蘊含著東方獨特的養(yǎng)生文化。中國烹飪講究五味調(diào)和來源于中國哲學中的五行學說。中國祭祀的宴饗,百姓的鄉(xiāng)飲酒禮,親朋聚會的宴請,民間的喜慶節(jié)日,飲食參與其中,都滲透著中國的“和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在世界的發(fā)展史上都曾留過濃墨重彩的一筆。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各民族就開展了飲食文化的交流。到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內(nèi)地和西域之間的往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也影響到日本、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等地。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曾提到:“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br /> 凡是吃過中餐的外國人士,都會情不自禁地被“色、香、味、器”巧妙融合的中式菜肴吸引,從而激起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崇敬。中國烹飪是東方菜系的代表,法國烹飪可以代表西式烹飪的最高水平,但是法國人卻對中國烹飪十分崇拜。
在新時代,如何讓中華飲食文化代代相傳,如何將其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nèi)容和載體傳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課題。首先,要讓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以新穎的形式呈現(xiàn)。比如針對國內(nèi)青少年,可以把書籍里中國飲食文化內(nèi)容以動漫或有聲讀物的形式呈現(xiàn),讓其變得通俗易懂。其次,充分發(fā)揮新技術(shù)的作用。比如可以采用V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shù),使得飲食文化的傳播可觀可感。最后,傳播內(nèi)容要分層分群進行精準傳播。在國際傳播方面,應(yīng)站在“他者”視角,注重“地方感”塑造。在國內(nèi)傳播方面,針對老年人,多傳播飲食養(yǎng)生文化的內(nèi)容;針對兒童,多傳播飲食禮儀習俗內(nèi)容等。
美食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在新時代,我們要“以食為媒”,通過美食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此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的世界影響力。
(摘編自謝伍瑛《中華飲食文化創(chuàng)新傳播助推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對國家、民族的興盛起著重要作用,飲食文化則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國計民生。
B.中國各民族很早之前就開展了飲食文化交流,漢代之前,中華飲食文化就走出了國門,影響了世界。
C.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孫中山,他們都曾對中國飲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做出過重要論斷。
D.在東西方菜系的兩大代表中,中國烹飪贏得了世界上廣泛的贊譽,比法國烹飪要更勝一籌。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從文化具有的重要價值寫起,進而引出全篇論述的主要對象--中華飲食文化。
B.文中引用《漢書》《洪范八政》及張光直的話,論述了飲食行為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C.在論述中華飲食文化相關(guān)問題時,文章以中華飲食文化在世界飲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為論述重點。
D.文章最后具體回答了如何讓中華飲食文化代代相傳,助推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問題,有現(xiàn)實針對性。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飲食文化不僅提升了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而且對世界飲食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B.中國歷來講究禮儀,祭祀宴饗、鄉(xiāng)飲酒禮等無處不體現(xiàn)飲食禮儀,可見禮儀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基礎(chǔ)。
C.中式菜肴注重“色、香,味、器”融合,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就是從吃中式菜肴開始的。
D.傳承和傳播中華飲食文化,既可采取創(chuàng)新內(nèi)容呈現(xiàn)形式的方式,也可分層分群進行精準傳播。組卷:23引用:11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xiàn)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當今世界,多重挑戰(zhàn)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jīng)濟復蘇艱難,發(fā)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冷戰(zhàn)思維陰魂不散,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
兩極分化還是共同富裕?物質(zhì)至上還是物質(zhì)精神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竭澤而漁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還是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fā)展?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xiàn)代化?怎樣才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面對這一系列的現(xiàn)代化之問,政黨作為引領(lǐng)和推動現(xiàn)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有責任作出回答。在這里,我愿談幾點看法。
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xiàn)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進現(xiàn)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F(xiàn)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F(xiàn)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wěn),關(guān)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現(xiàn)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shù)據(jù),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黨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yīng)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xiàn)物質(zhì)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tài)宜人。讓現(xiàn)代化更好回應(yīng)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quán)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我們要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xiàn)代化道路的多樣性。現(xiàn)代化不是少數(shù)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一個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既要遵循現(xiàn)代化一般規(guī)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什么樣的現(xiàn)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fā)言權(quán)。發(fā)展中國家有權(quán)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xiàn)代化之路。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國家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國人民對發(fā)展道路的自主選擇,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新圖景。
(摘自習近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材料二:
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xiàn)代化順應(yīng)了歷史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指明了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道路與方向,破解了現(xiàn)代化等于西方現(xiàn)代化的唯一性幻覺。
任何話語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都離不開物質(zhì)世界的實踐。中國式現(xiàn)代化話語體系生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是實踐在思想理論層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統(tǒng)化、理論化、科學化的話語闡釋偉大實踐進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問題和未來的發(fā)展,將其外化呈現(xiàn)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從而為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成果提供理論層面的話語保障。
社會成員不會天然對某個政治思想具有認同感與信任感,共識合法性的建構(gòu)必須在成員中進行話語的輸出與溝通,只有“社會成員基于某種價值信仰而對政治統(tǒng)治正當性所表示的認可”,才能動員起最廣泛的群眾力量。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建設(shè)必須通過中國式現(xiàn)代化話語體系,匯聚全社會的奮斗共識,引導個體認知國家的奮斗目標。如果社會個體無法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實踐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認知,就很容易對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產(chǎn)生懷疑甚至持否定態(tài)度。
長期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在物質(zhì)生產(chǎn)資料方面的支配權(quán),控制著國際輿論傳播的主導權(quán)?!爸袊浆F(xiàn)代化新道路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實質(zhì)性影響,但在話語權(quán)意識、話語體系建構(gòu)上并未取得可與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成就等量齊觀的成果和地位?!比绻麌H社會無法全面客觀理性地了解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抹黑、歪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片面甚至失實的論調(diào)就極易得到傳播。國際輿論斗爭變得越來越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shè)的重要任務(wù)?!币虼?,必須加快構(gòu)建中國式現(xiàn)代化話語體系并加以傳播。
中央領(lǐng)導人指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們在國際上有時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敝袊浆F(xiàn)代化的國際傳播遭遇著虛假輿論和話語陷阱的挑戰(zhàn),他們不相信“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一條不靠掠奪與戰(zhàn)爭的和平發(fā)展道路。因此,話語體系的建構(gòu)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國式現(xiàn)代化話語體系不是自說自話,而是用中國實踐建構(gòu)中國話語,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摘編自艾四林、陳鈿瑩《中國式現(xiàn)代化話語體系建構(gòu)的三重維度》)(1)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化不僅關(guān)注了國與國之間的關(guān)系,還涉及了人與自然關(guān)系、社會公平問題等內(nèi)容。
B.把讓人成為自由的人作為最終目標的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不僅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
C.最廣泛的群眾力量的動員必定需要建立在社會成員對政治統(tǒng)治正當性所表示的認可上。
D.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了解和認識來自中國形象的“他塑”“自塑”兩種途徑。
(2)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br />B.毛澤東曾提出:“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
C.中央領(lǐng)導人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D.中央領(lǐng)導人說:“各國關(guān)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guī)則加以協(xié)調(diào),不能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br />(3)2022年5月19日舉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會上,中國駐巴哈馬大使戴慶利代表中國駐巴大使館向巴外交部部長贈送了精美的洛陽牡丹瓷。瓷盤中鮮艷的中國名花牡丹和巴哈馬名花黃鐘花,交相輝映。請結(jié)合材料對這一事件加以分析。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
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武靈王平晝閑居,肥義侍坐。王曰:“今吾欲繼襄主①之業(yè),而卒世不見也。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負遺俗之累;有獨知之慮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肥義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蓖跛旌?。
使王孫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將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再拜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不佞寢疾,不能趨走,是以不先進。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聞之,中國者,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今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br /> 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被發(fā)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②,鯷冠秫縫③,大吳之國也。禮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鄗,非社稷之神靈,鄗幾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服,近可以備上黨之形,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而忘國事之恥,非寡人所望于子!”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于王之議,敢道世俗之聞。今欲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令。”再拜,乃賜胡服。
趙造曰:“臣聞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俗而動。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顧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禮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亂民。是以蒞國者不襲奇辟之服,中國不近蠻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禮者也,臣愿王之圖之?!?br />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三王觀時而制法,因事而制禮,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世不必一其道,便國不必法古。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治今。子其勿反也?!?br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注]①襄主指趙襄子,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的奠基人,與其父趙簡子并稱“簡、襄”。②“雕題”指在額 上刺花紋。③“鳀冠秫縫”指頭戴魚皮帽子,身穿縫紉粗拙的衣服,均為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
文本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br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B.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C.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D.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qū),后演變?yōu)辄S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
B.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而漢族所穿漢服則始終保留右衽特點。
C.社稷:社為谷神,稷為土神,谷養(yǎng)育民眾,土載育萬物,社稷也常用來代指國家或朝廷。
D.稽首:指古代一種極為隆重的跪拜禮,作為臣子的公子成拜見趙武靈王時當行稽首之禮。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認為施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必定會招來非議指責,但肥義支持趙武靈王下定決心按自己的想法去付諸實施。
B.趙武靈王認為吳、越百姓在服飾、風俗、禮制等方面雖然不同,但于國有利卻是一致的,并由此提出禮法有必要因時而變。
C.趙武靈王迫于當時形勢而不得已違背簡子和襄子遺志,通過改變趙國舊俗,實施胡服騎射之策,以報中山侵略之仇。
D.趙武靈王借用三王之例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時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夠管理好現(xiàn)在的國家,以此來駁斥趙造。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A.徘徊于斗牛之間
B.白露橫江
C.凌萬頃之茫然
D.挾飛仙以遨游
(5)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歌窈窕之章
B.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D.順流而東也
(6)選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東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之間
D.凌萬頃之茫然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文本一中趙武靈王力排眾議,施行胡服騎射之策展現(xiàn)其怎樣的品質(zhì),請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組卷:10引用:2難度:0.5 -
5.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各題。
浣溪沙①
納蘭性德(清)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②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③,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①本詞為納蘭懷念其早逝的妻子盧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錄后序》謂自己常與丈夫趙明誠比賽看誰的記性好,勝者可飲茶以示慶賀,有時太過高興,不覺讓茶水潑濕衣裳。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詞的上闋刻畫了一個形單影只、衣袂飄飄、陷入對亡妻無限哀思的詩人的形象。
B.詞的上闋以詩人的視角,描摹了一幅蕭瑟、凄清的秋景圖,奠定了哀傷的基調(diào)。
C.詩人通過多種感官來描寫西風、黃葉、疏窗、殘陽四個意象,虛實相生、聲色俱備。
D.詩歌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心理和環(huán)境的渲染烘托作用來塑造人物、抒發(fā)感情。
(2)詞的下闋追憶了妻子在世時生活的哪幾個片斷?它們與最后一句形成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請簡析。組卷:3引用:1難度:0.6 -
6.名句名篇默寫。
(1)韓愈《師說》中,贊揚李氏子蟠能沖破時俗,從師學習的句子是“
(2)韓愈在《師說》中表明自己寫作目的的句子是“
(3)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組卷:121引用:4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此“雀”非彼“鵲” 在漢語言文字中,“鵲”和“雀”兩字讀音相同,意義相近。但在鳥類學中,“鵲”和“雀”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鳥。下面按照造字規(guī)律,區(qū)分二鳥。
“雀”是個會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鳥的統(tǒng)稱,上面再著一“小”字。( ?。?,當然,也可泛指小鳥。麻雀給人的印象,首先是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所以成語“鴉雀無聲”“①_____”只能是“雀”而不是“鵲”。
( ?。?,因這種鳥尾巴長,故以“鳥”作形符;因其“鳴聲昔”(“昔”是“喈”的省略),故以“昔”為聲符。在中國民俗中,( ?。可弦粚游幕?,鵲便成了“喜鵲”,也隨之有了“鵲報”“鵲語”“鵲喜”等詞。鵲和雀不同,它敏捷,善飛,飛行速度極快,“嗖”地一下,似箭離弦。所以,形容一個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時,便可以比之為“②_____”。
除此之外,鵲和雀還有一點不同,鵲靈巧勤勞,有做窩的本領(lǐng),雀則有點③_____,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棲身。成語“鵲巢鳩居”,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等。這里的“鵲”不能誤寫為“雀”,因為麻雀窩恐怕別的鳥也看不上。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它與上下文語意連貫、內(nèi)容貼切,整段文字結(jié)構(gòu)完整、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字。組卷:1引用:2難度:0.7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小時候起,門前頭的柏樹坪就有一條穿于其中的羊腸小路,路面是一節(jié)節(jié)兒被腳板磨光了的青石頭夾雜著一坨坨兒被踩瓷實了的紅泥土,起起伏伏連著坑坑洼洼,像一條死掉的巨蚯蚓。記憶中常和院里的伙伴兒一起站在柏樹坪或是柏樹凸,張望著遠方的層巒疊嶂①_______,無數(shù)遍來回掃視著對面跨過毛家峽后與官山半腰間繞過“野雞梁”的那條公路,猶如一條金色飄帶而想入非非。那時候“野雞梁”這條唯一通往山外的公路上格外寂寞,一年半載里經(jīng)過不了幾輛汽車的。每當我們幸運碰上有輛“老解放”駛過時,第一個發(fā)覺的伙伴兒總會滿院子興奮地吆喝:“看車去嘍!——”接著,呼喚聲便②_______,瞬間在峽谷里連聲回蕩。雖然相隔千米之遙,可那駕車的司機似乎③_______:車喇叭響得格外歡實,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分外起勁兒。稀罕的模樣兒讓伙伴們興高采烈地歡呼雀躍好一陣兒,頃刻間也打破了柏樹坪上空往常的寧靜,飛奔而來的伙伴們一屁股葡撻在柏樹坪梯田地邊的青石高坎兒上,身后一陣兒灰塵直冒。紛紛忘情指點談?wù)撝禽v甚是稀奇的“鐵怪獸”——那是童年里唯一來自山外邊的“精靈”與“信使”。
(1)下列句子中的“就”和“小時候起,門前頭的柏樹坪就有一條穿于其中的羊腸小路”中的“就”,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和鐘揚外向熱情的性格相比,他的妻子就顯得內(nèi)向了許多。
B.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
C.當追捕的差役剛到寺門之前,他就“坐化”了。
D.遇到患氣管炎的顧客,他就介紹買冰糖。
(2)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3)畫線句子的表達富有表現(xiàn)力,請簡要分析。組卷:1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fā)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黃大年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組卷:335引用:27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