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重慶市長壽區(qū)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B卷)
發(fā)布:2025/7/5 8:0:20
一、現代文閱讀(共1小題,每題3分,共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數字化引領語言文字生活新形態(tài)
陳麗湘 ①數字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和學習方式,“數字化”,也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個核心議題。近日召開的2022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提出,圍繞建設數字中國,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信息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建設,以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推動教育和語言文字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順應數字時代要求,推進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將引領社會語言文字生活新形態(tài)。
②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可以理解為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前沿數字技術引入語言文字應用,形成產品、流程或模式,通過各類數字終端提供語言服務。語言文字數字化成果已快速進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和尋常百姓家。如“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融媒辭書的出現,讓文字檢索更便捷;“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部分代替人工測評,提高了測試效率;“語言扶貧App”“普通話小鎮(zhèn)游戲”寓教于樂,提升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效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平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等的搭建,在教育領域發(fā)揮著示范引領作用。語言文字數字化成果為語言服務賦能提質,為彌合語言教育數字鴻溝、實現區(qū)域語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發(fā)揮了支撐保障作用,也是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基礎。
③語言文字數字化以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為基礎,是語言文字信息化的新階段。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提高了語言學習使用的效率與質量,提升了語言文字承載和傳播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為基礎依托,例如《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分詞規(guī)范》《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等重要規(guī)范標準的發(fā)布實施,適應時代發(fā)展和科技進步要求,為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系建立、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等數字化進程奠定了扎實基礎。目前,我國已形成較為系統(tǒng)完善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體系,語言文字數字化也正逐步把語言文字資源的靜態(tài)勢能轉化為語言文字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動能,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將更好地助推“數字中國”建設。
④數字時代語言需求趨于多樣化、多層化,語言文字數字化將有著更大的應用價值和發(fā)展空間。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應以需求為驅動,服務國家發(fā)展大局,滿足人們學習、使用語言文字和提升科學文化素質的需求。例如依托數字鄉(xiāng)村建設和語言科技賦能,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質量和水平,促進教育均衡化。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要把實際應用擺在優(yōu)先位置,匯聚聯通優(yōu)質資源,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語言學習平臺,切實為社會提供通用、好用的數字化服務和資源。語言文字數字化還需要建立與大眾需求相適應的數字化語言服務體系,充分運用新型數字技術,構建語言信息無障礙社會;積極助推語言資源開獎機率,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提供服務支撐;同時也要能服務科學決策,以數字化建設為契機,完善語言生活的監(jiān)測體系,加強國家語言文字智庫建設,助力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2年4月6日)(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利用前沿數字技術提供語言服務。
B.“現代漢語詞典”等融媒辭書,讓人們更便捷地檢索文字。
C.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體系對“數字中國”建設有推動作用。
D.我國運用新型數字技術,已全面建成語言信息無障礙社會。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提出觀點:推進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將引領社會語言文字生活新形態(tài)。
B.第②段運用對比論證,論述語言文字數字化成果在社會各領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C.第③段運用舉例論證,論述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為信息技術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D.第④段論述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順應時代需求,將有更大應用價值和發(fā)展空間。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語言文字數字化的發(fā)展,人們的思維、生活等方式也隨之改變。
B.使用“語言扶貧App”提升國家通用語學習效能,扶貧不再是難事。
C.不把實際應用擺在優(yōu)先位置,語言文字數字化服務質量將受到影響。
D.語言文字數字化,將助推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組卷:7難度:0.2
二、古代詩文閱讀(共1小題,共35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吾嘗跂而望矣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B.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C.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異也
A.聲非加疾也(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
B.而絕江河(絕:到達)
C.而聞者彰(彰:清楚)
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專一)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①金就礪則利 ②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③雞豚狗彘之畜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①⑦⑧
(5)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組卷:39引用:4難度:0.7
(二)古代詩歌閱讀(10分)
-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答題。
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
蘇 軾
東武①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更向江頭覓。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風雨外,無多日。相將②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注】①東武:此處指密州治所諸城。②相將:相隨,相伴。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片寫微雨蒙蒙、樹林山崗上花葉狼藉的暮春景象,將“紅”“碧”活用為名詞,代指花、葉,十分形象和精練。
B.詞人眼見“枝上殘花吹盡”而與友人試著向江邊尋春而不得,體現出被貶密州之后內心的極端痛苦之情。
C.“官里事”四句,寫詞人感嘆官衙事務紛繁,自然界又多風雨,輕閑而明麗的日子竟沒有多少,說明聚會流杯亭是很難得的。
D.“滿城爭出”渲染出全城百姓觀看曲水流觴現場的盛況?!皾M”“爭”二字,描繪出萬人空巷的熱鬧情景。
(2)這首詞的下片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組卷:4引用:3難度:0.6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
4.名句名篇默寫。
(1)韓愈《師說》中,贊揚李氏子蟠能沖破時俗,從師學習的句子是“
(2)韓愈在《師說》中表明自己寫作目的的句子是“
(3)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組卷:121引用:4難度:0.9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小題,共25分)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老人與海
海明威
他們在海里走得很順當,老頭兒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讓腦子清醒。老頭兒不斷地望著魚,想弄明白是不是真有這回事。這時候是第一條鯊魚朝它撲來的前一個鐘頭。
鯊魚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沖出藍色的水面就涌現在太陽光下。然后它又鉆進水里去,嗅出了蹤跡,開始順著船和魚所走的航線游來。
老頭兒現在的頭腦是清醒的,他有堅強的決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我不能夠阻止它來害我,但是也許我可以捉住它。
鯊魚飛快地逼近船后邊。老頭兒鼓起全身的氣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桿鋒利無比的魚叉扎向鯊魚的頭部。鯊魚在海里翻滾過來,滾得自己給繩子纏了兩道。接著,肚皮朝上,尾巴猛烈地撲打著水面,像一只快艇一樣在水面上破浪而去,把老頭兒的魚叉連繩子都帶去了。老頭兒已經在海里走了兩個鐘頭,在船艄歇著,有時候嚼嚼從馬林魚身上撕下來的肉,使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攢些力氣。這時他又看見了兩條鯊魚朝這邊游了過來。
“呀!”他嚷了一聲。這個聲音是沒法表達出來的,根據那褐色的三角形的鰭和那擺來擺去的尾巴,他認出這是兩條鏟鼻鯊。老頭兒系上帆腳繩,把舵柄夾緊。然后他拿起了上面綁著刀子的槳,一面注意著鯊魚的到來。
它們來了。但是它們沒有像鯖鯊那樣的直接游來。一條鯊魚轉了一個身,就鉆到船底下看不見的地方,它把那條死魚一拉又一扯,老頭兒感覺到船在晃動。另一條鯊魚用它一條縫似的黃眼睛望著老頭兒,然后飛快地游到船跟前,張著半圓形的大嘴,朝死魚身上被咬過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頭頂和后頸上,在腦子和脊髓相連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現出了一條紋路。老頭兒就用綁在槳上的刀子朝那交切點攮進去,又抽出來,再攮進它的貓似的黃眼睛里。鯊魚放開了它咬的死魚,從魚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時候還吞著它咬下的魚肉。
由于另一條鯊魚正在蹂躪死魚的緣故,船身還在晃蕩,老頭兒松開了帆腳繩,讓船向一邊擺動,使鯊魚從船底下出來。一看見鯊魚,他就從船邊彎著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鯊魚的皮很結實,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進去。這一下不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鯊魚又很快地露出頭來,當它的鼻子伸出水面來靠在死魚身上的時候,老頭兒對準它的扁平的腦頂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個地方扎了一下。他把刀子絞了又絞,但鯊魚一松滑下去的時候,他說:“去,去,星鯊。去找你的朋友吧,也許那是你的媽媽呢?!?br /> 老頭兒擦了擦他的刀片,把槳放下。他把舵柄夾在胳肢窩里,隨著船往有飄去。他知道,鯊魚每次沖上去猛扯一下,就給扯去了好多的死魚肉。現在死魚已經成為了一切鯊魚追蹤的途徑,寬闊得像海面上一條大路一樣了。他想,我現在還有什么事兒可想呢?沒有。會么也別去想它,只等著后邊的鯊魚來到吧。
下一個來到的鯊魚是一頭犁頭鯊。老頭兒先讓它去咬那條死魚,然后才把綁在槳上的刀扎進它的腦子里去。但是鯊魚一打滾就往后猛地一掙,那把刀子喀嚓一聲折斷了。老頭兒想:我已經上了年紀,不能拿棍子把鯊魚給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們。直到太陽快落下去的時候,老頭兒看見兩個棕色的鰭順著死魚在水里所造成的那條寬闊的血波追蹤而至,它們甚至不去緊跟魚的氣味,就肩并肩地直朝著小船撲來。兩條鯊魚一道兒來到跟前,他看見離得最近的一條張開大嘴插進死魚的銀青色肚皮時,他把短棍高高地舉起,使勁兒捶下,朝鯊魚的寬大的頭頂狠狠地劈去。鯊魚從死魚身上滑下去的時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另一條鯊魚原是忽隱忽現的,這時又張開了大嘴撲上來。老頭兒用棍子對準了它打去,但是打中的只是橡皮似的又粗又結實的地方。在他跟鯊魚格斗的時候,太陽已經落下去了。他現在身體又痛又發(fā)僵,他的傷口和身上一切用力過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厲害。到了半夜的時候,鯊魚又是成群結隊而來的。他只看到它們的鰭在水里劃出的紋路??吹剿鼈儞涞剿吏~身上去時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們的頭上打去,凡是他能夠感覺到的,聽見的,他就不顧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覺得有什么東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隨著棍子就丟掉了。他把舵從船上拽掉,用力去打,去砍,兩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們已經竄到船頭跟前去咬那條死魚,一忽兒一個接著一個地撲上來,一忽兒一擁而上,當它們再一次折轉身撲來的時候,它們把水面下發(fā)亮的魚肉一塊一塊地撕去了。
最后,一條鯊魚朝死魚的頭上撲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對準鯊魚的頭打去,鯊魚的兩顎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魚頭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兩次,又一次。他聽到舵把折斷的聲音,再用那裂開了的槳把往鯊魚身上戳去。老頭兒現在簡直喘不過氣來,同時他覺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這種味兒帶著銅腥氣,甜滋滋的,他一時間害怕起來。不過那種味道并不多。他往海里略了一口唾沫,說:“吃吧,星鯊。做你們的夢去,夢見你們弄死了一個人吧?!?-夜里。鯊魚又來咬死魚的殘骸,像一個人從飯桌子上撿面包屑似的。老頭兒睬也不睬它們,除了掌舵,什么事兒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輕快,多么順當,沒有其重無比的東西在旁邊拖累它了。
(節(jié)選自《老人與?!罚袆h改)(1)下列對這篇小說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小說可以看作一篇寓言:在淺顯易懂的故事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B.老人雖然是一位捕魚人,但他熱愛海洋,熱愛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C.作者在塑造人物時,運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同時采用了襯托的手法。
D.小說意在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老人若有現代化的捕魚設備,結局就會相反。
(2)請結合材料分析老頭兒的形象特征。
(3)老人保衛(wèi)自己的勞動果實,他手中的武器有些什么變化?這種變化表明了什么?組卷:11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21分)
-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組卷:48難度:0.7
-
7.依照下面的示例,以“詩”為話題,仿寫兩句話,要求運用相同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
示例:
送別詩是十里亭前的一位摯友,綠柳、孤舟,依戀、傷感,讓人留戀又無奈。組卷:19引用:12難度:0.6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石級引路,蜿蜒而上,先見一磚砌牌坊,上題“河山之陽”四字,不由讓人想起《史記?太史公自序》里“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之句。這是激憤昂揚的《太史公自序》里最輕松的筆墨。遙想當年,受腐刑之辱的司馬遷蓬頭垢面,在長安禁苑的更漏聲里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他的眼前會不會跳動著一個在大自然懷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大概會吧。造祠者聰明,自有他的構想,以“河山之陽”牌坊始,至崗頂祠院后面的司馬遷的墓終,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徑路,濃縮了司馬遷坎坎坷坷的一生。走在陡峭的司馬坡上,你會想起司馬遷少時耕牧故里,然后隨父宦游長安,繼而伴駕巡幸四海,后又遭李陵之禍,幽于縲紲,發(fā)憤著述十三載,終成《史記》的偉大而慘烈的一生。
順著石階走向崗巔,每一步都無比沉重。到題著“太史祠”的祠門,進祠院,便見古柏參天,郁郁蔥蔥。太史祠規(guī)模不大,東 黃河,西 梁山,北 芝水,南 魏長城。寢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殿內有司馬遷坐像,方臉長髯,兩眉及鬃,現出剛直不阿、抱負脫俗的氣概。立于像前,不禁肅然起敬。祠堂后邊,便是司馬遷墓。墓冢不大,卻長著五棵巨形古柏,虬枝蒼干,互相交纏,狀若蟠龍,自成一派氣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A.設問 比喻 引用 B.設問 比喻 引用 C.反問 借代 排比 D.反問 借代 排比 A.帶 靠 臨 鄰 B.臨 枕 帶 接 C.瞰 枕 接 帶 D.帶 接 靠 鄰 組卷:4引用:4難度:0.6 -
9.在下面一段文字處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之與前后面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不超過10個字。
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的不朽巨著《史記》有一種無窮的歷史魅力,每次讀來都有新的收獲?!读H藺相如列傳》中的藺相如可謂是個成功的人物,①組卷:14難度:0.7
五、作文(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認識錯誤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比欢敶軐W家卡爾波普爾又說:“如果我們過于爽快的承認錯誤,就可能使自己發(fā)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于正確?!?br />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