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汾陽第二高級中學、文水二中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5 4:0:16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最先把“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作為一個概念,并做了解釋。他認為,馬克思所說的“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的生產(chǎn)方式可以看作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演變的幾個時代”,其中的“亞細亞的”指的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類型,它與西方社會中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存的經(jīng)濟發(fā)展類型。但與此不同的是,1938年,斯大林明確提出:“歷史上有五種基本類型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边@種觀點成為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官方權(quán)威話語。在這種劃分中,馬克思說的“亞細亞的”被去掉了,東方與西方完全被合為一談。
          中國的“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論證承接于蘇聯(lián)。由于相關(guān)著作整理翻譯的不足,人們無法全面了解馬克思關(guān)于“亞細亞的”的看法,許多人都相信“五階段論”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所以就一定要在“五階段”的概念序列中來解釋“亞細亞的”的性質(zhì)及東方社會。在一些人的意識里,中國若沒有經(jīng)過西方式的前四個階段而發(fā)展到社會主義社會,就有“缺陷”,就不符合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因此,1920年代后期之后的半個世紀,中國理論界關(guān)于“東方社會”與“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主流理解,基本上是在蘇聯(lián)人的思路的延長線上進行的。例如,郭沫若在1936年說,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指的是“奴隸制以前的一個階段的命名”。他把“亞細亞的”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最初形態(tài),并把它放在了人類社會單線發(fā)展的鏈條上。胡秋原則認為,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指的就是東方封建社會。將“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討論與“五階段論”的頭三段加以對位的思路與觀點,長期以來都是學界的主流。其中的爭論,大多圍繞“亞細亞的”到底屬于哪個階段而展開,本質(zhì)上都沒有跳出“五階段論”的固定思路。
          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馬克思譯著的面世以及改革開放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相關(guān)討論基本擺脫了此前的束縛。閱讀馬克思的《經(jīng)濟學手稿(1857—1858)》,并結(jié)合史實便可發(fā)現(xiàn),馬克思的“亞細亞的”社會,不符合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的嚴格定義:它存在階級劃分,因而不原始;奴隸數(shù)量少且不主要從事生產(chǎn),因而非奴隸制;它在政治上是相互分散、割據(jù)的,而非東方式的大一統(tǒng)的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quán),因而不封建。我們終于得以澄清一個觀念:“亞細亞的”是馬克思針對資產(chǎn)階級社會之前的東方國家專門提出的一個與西方社會發(fā)展諸類型并列共存的概念?!皝喖殎喌摹被颉皝喖殎喩a(chǎn)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形態(tài),就含有對社會性質(zhì)、類型的判斷,不必也不能再用“原始社會”等概念對位解釋。
          我國關(guān)于“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探討,不僅是政治經(jīng)濟學思想史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理論東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時代局限,以往的論爭者自覺“東方學”的理論不足,未能從東方學、東方社會理論的層面理解馬克思的論述?!皷|方學”的特點,是將世界分為“東方—西方”二元,從而認識到東方與西方的差異、對照性。否則,就只能把“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作為無差別的、抽象的“人類社會”共同演進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F(xiàn)在,我們從“理論東方學”及“東方學”學術(shù)理論史的層面檢視這段歷史,將有助于啟發(fā)我國今后如何調(diào)整研究思路,從人類社會“共通規(guī)律”論轉(zhuǎn)向馬克思“亞細亞的”特色論,去研究“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中存在的“亞細亞的”、東方的特性,并以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為中心,實事求是地尋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依據(jù)。
    (摘編自王向遠《中國“理論東方學”與“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爭》)(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郭沫若與胡秋原的觀點是片面的,辯證地綜合二者的觀點,才能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
    B.有了完整而嚴謹?shù)姆g著作,我國學者就能正確理解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
    C.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后得以澄清馬克思的“亞細亞的”概念,澄清后的觀念與普列漢諾夫的相關(guān)闡釋相近。
    D.從“共通規(guī)律”論轉(zhuǎn)向“亞細亞的”特色論,證明人類社會不存在共通規(guī)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完成了一次嚴謹?shù)鸟g論,在邏輯上是逐層遞進的。
    B.文章論據(jù)簡潔多樣,既有外國人物的不同觀點,也有我國學界的代表聲音。
    C.文章觀點前后照應,比如后文對“亞細亞的”相關(guān)觀念的澄清在首段便有鋪墊。
    D.文章末段意在總結(jié)前文論證所得到的觀點,并對其加以確認和強調(diào)。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聯(lián)人的觀念催生了郭沫若等學者的片面認識,使我國在對馬克思“亞細亞的”這一概念的認識上走了一些彎路。
    B.根據(jù)馬克思對“亞細亞的”這一概念的闡釋可以推斷出“亞細亞的”是列于“五階段”之外的第六種社會形態(tài)。
    C.有學者提倡治學要直面原始文獻,其言論的合理性在本文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也有所體現(xiàn)。
    D.中國作為東方國家,若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便應吸取歷史教訓,培養(yǎng)“東方學”的理論自覺。

    組卷:38引用:8難度:0.2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馱水的日子
    溫亞軍
          連隊所在的山上離蓋孜河有8公里,全連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驢去河邊馱。新買回來的驢和原本負責馱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無數(shù)鞭子后才勉強馱回兩半桶水。連長決定讓上等兵去接馱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驢牽出圈,往驢背上擱裝水的挑子。驢極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驢,驢摔了挑子,他再擱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驢較量。他和驢都折騰出滿身汗,可硬叫驢沒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氣了,上等兵才牽上驢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說起來是幾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趕著驢,走了近兩個小時。下山路上,驢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惱,任它由著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邊,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裝滿水后,驢又鬧騰開了,幾次把挑子摔下來,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氣,驢摔下來,他再擱上去,摔下來,再放上去。他一臉的愜意樣惹得驢更是氣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牽著驢馱了兩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沒有歇息,又牽著驢去馱水。如此折騰到天快亮時,馱夠了四趟水,才讓驢歇下。
          第二天,剛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驢牽出來去馱水。這天雖然也馱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滿的。一連幾天,如果不馱夠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讓驢休息,但他沒有抽過驢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慍不怒、不急不緩的調(diào)教中,驢沒了那份暴烈,心平氣和得就像河邊的水草。上等兵感覺到驢已經(jīng)真心實意接納了他,便對驢更加親切友好了。驢讀懂了那份親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幾聲,又在自己吼叫的回聲里敲出鼓點一樣的蹄音歡快地走著。上等兵感應著驢的歡快,知心地拍了拍驢背,把韁繩往它脖子上一盤,不再牽它,只跟在一邊。他又想到該給驢起個名字,興奮起來,一點沒猶豫,就給驢起名“黑家伙”。連長喜歡叫兵們這個家伙那個家伙的,驢全身黑色,就該叫“黑家伙”。雖然驢不是兵,但也是連隊的一員,是他的戰(zhàn)友。
          漸漸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馱回哪里,它總主動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擱了一下,“黑家伙”沒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徑自走出好遠。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經(jīng)把兩桶水分別馱到一班和二班的門口,正站著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沖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為自己做錯了事,撲閃著大眼晴,等著一個不高興的表情。上等兵沒有罵它,卻伸出手撫著它的背,表揚它,“黑家伙”興奮地沖天叫了幾聲。
          有了這一次,上等兵決定讓“黑家伙”獨自馱水回連。在河邊裝上水后,他對“黑家伙”說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昂诩一铩钡谝淮为氉陨下窌r,上等兵有點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遠遠地看著,他發(fā)現(xiàn)“黑家伙”穩(wěn)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動點。這唯一的動點,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讓人感動的東西。過了一個多小時,“黑家伙”馱著空挑子回到河邊。上等兵高興極了,撲上去親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邊割的青草獎賞給它?!昂诩一铩俺灾?,不停地甩著尾巴,表示它的高興。
          上等兵買回一個鈴鐺,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鈴鐺聲清脆悅耳,陪伴著“黑家伙”行走在寂靜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歡這鈴鐺聲,離上等兵越來越近,步子也越來越快,鈴鐺聲也越加響亮,遠遠地傳到蓋孜河邊。
          為了打發(fā)“黑家伙”不在身邊的時間,上等兵帶上了課本,在河邊復習功課,他心里一直做著考軍校的夢呢。復習累了,他背著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軍校后,會和“黑家伙”分開,心里一陣難受,就拼命給“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個冬天甚至幾個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曬干,預備好。
          在鈴鐺聲中,又過了一年。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軍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馱著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給“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裝上水,看著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遠。等他戀戀不舍地背著行李要走時,突然熟悉的鈴聲由遠及近急促而來。他轉(zhuǎn)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時不曾見過的速度飛奔而來,紛亂的鈴鐺聲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顫,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發(fā)現(xiàn),奔跑著的“黑家伙”是這凝固的群山中唯一的動點。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講述上等兵與驢之間情感變化的故事,表現(xiàn)當代軍人的人性美以及人與動物的和諧美。
    B.小說采用雙線結(jié)構(gòu)的設(shè)計,明線是寫上等兵將驢馴服的過程,暗線寫上等兵的進步與成長。
    C.下士的馴驢方式與上等兵的馴驢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上等兵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
    D.上等兵自始至終沒有出現(xiàn)名字,暗示他不僅是個體形象,也象征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普通士兵。
    (2)小說的主人公“上等兵”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3)小說中兩次寫上等兵發(fā)現(xiàn)“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動點”,兩次的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一樣。請簡要分析兩次的情形及上等兵的心情,并分析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二上帕米爾
    肖云儒
          帕米爾,我們這個星球上極致的高原,我心中極致的精神坐標。
          2016年10月的一天,絲路萬里行車隊由西部邊城喀什出發(fā),奔向國境線上的吐爾尕特口岸。我們將從那里穿越帕米爾高原東部,進入吉爾吉斯斯坦。車隊朝著帕米爾疾馳,造化用潔白的云絮將天穹擦洗得锃光瓦亮,藍天的穹頂下,帕米爾緩緩向我們走來。
          一出關(guān)口,便聽見驚呼連連:窗外,快看窗外!在最后一抹即將消失的天光中,蜿蜒的公路九曲十八盤,盤盤都是等候出入境的車輛!而且目所能及的幾乎全是中國產(chǎn)的加長重型載貨卡車!不少車已經(jīng)亮起了前燈,中國車隊便像珠寶嵌滿了帕米爾的山腰,峰頂?shù)难┕谝簿妥兂闪私z路皇冠。這就是今天的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繁茂盡在不言之中了。我們看到的還只是絲路經(jīng)濟帶這本大書的扉頁。大家來了精神,決定連夜驅(qū)車,一鼓作氣趕到吉爾吉斯斯坦的那倫市。
          但帕米爾是有尊嚴的,它不會讓人輕易地從它身邊穿越,哪怕是同為好漢的中國鄰居。它一定要給生冷蹭倔的西部人一點顏色。它要用寒冷,用高原反應,用山道的崎嶇,用雪地的濕滑,用種種的困難考驗這群硬漢子。而中國西部人也一定會大聲告知帕米爾我們姓甚名誰。這是強者之間的交友之道,這也才是帕米爾,才是中國人!
          車隊一路西行,和帕米爾漸行漸遠。既已一見傾心,必會肝膽相照,讓我們在萬里絲路上再作推心置腹的交談。
          2019年的春夏之交,又有了一次中亞三國之行。我是專門瞅著帕米爾去的。
          我們朝天山深處的古城奧什疾馳,打算從那里登上帕米爾西北側(cè),去山鷹之國塔吉克斯坦。經(jīng)過費爾干納盆地及稍北的怛羅斯一帶,那是著名的古戰(zhàn)場。但征戰(zhàn)再多也阻斷不了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有時,戰(zhàn)亂反倒沖決了疆域、民族的隔離,從另一個坐標上促進了文明互鑒。在唐代怛邏斯大戰(zhàn)中,有些隨軍的中國造紙工匠羈留在中亞。一個甲子過去,仿照中國蔡倫紙工藝的“撒馬爾汗紙”開始上市。又經(jīng)過一二百年的傳播、提升,紙張的制作工藝進入了南歐,在后來文藝復興運動中,給予新文化的傳播以助力。中國紙便這樣走向了歐洲。
          千年風云消失在歷史盡頭,現(xiàn)在在這里一切都看不到了,一切也都看到了。
          越野車朝群山簇擁的高原疾馳而去,心底漸生出一種激動。一層又一層,越野車駛進大山的堂奧,在它的五臟六腑中穿行。馳過一道道懸在天際的急彎,從中國援建的長達5.5公里的自由隧道中沖出來,我們便懸空飛翔撲進了帕米爾,置身于千山萬嶺的懷抱之中。
          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樂》在心中壯麗地響起來!那旋律從天邊升起又傳向天邊。它將眼前偉岸無比的空間轉(zhuǎn)化為輝煌無比的時間。力的意象、美的情緒從丹田升起,心跳遽然加速。犬牙交錯的山,層巒疊嶂的山,綿延不絕的山,糾纏不清的山,一往情深的山,就這樣一下子撲了過來!
          不,用“山”這個熟知的詞兒,已經(jīng)表達不了此時此地的感受。帕米爾,橫拉開是嶺,起伏著是巔,豎起來是巒,高聳著是峰!不不,他們應該是成千上萬胳膊挽著胳膊,頂天立地站在天空之下的男子漢!不不不,他們實實在在就是天精地氣鑄就的遠遠超越形體之上的一種精氣神!而怎么才能傳達此時此刻的感受?直想?yún)群爸毕敫吒柚毕氤了?,也想流淚。帕米爾讓人方寸大亂!
          而待你進入帕米爾腹地,待你以一個純?nèi)粋€體的生命來感受這里的雄山大水和無際天宇,你又會有另一種感動。你會將上面的思考、感受一股腦兒拋開,被眼前的直觀之美所占領(lǐng)。
          你感受到的是那種不可言說、直擊靈魂的生命震撼和審美震撼。眼前展開著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的英雄聚首、生命狂歡場面。一切宏闊、偉岸之美,蒼涼、悲愴之美,沉郁、深慮之美,雄健、自強之美,都在這里對酌、酬唱、協(xié)奏,構(gòu)成多聲部的交響,是如此繽紛、燦爛、輝煌!這個大美境界顯示了造化的內(nèi)力和魅力,也暗喻了人類審美境界無與倫比的豐厚多彩。--原來這里還是人類精神的審美之“結(jié)”,美感交集的“山結(jié)”。
          迎著高原的硬風,車隊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絕塵而去。山風毫不留情地讓我們集體感冒了。朝拜神圣的帕米爾,不付出一點兒什么,留下一點兒什么,會遺憾終生的。我們朝著高山大峒痛快而放肆地打噴嚏,本以為可以聲震山河,不料聲音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渺小的個人怎能在如此闊大的空間產(chǎn)生回音?但我們總算是在帕米爾的懷抱中留下了自己肺腑中的聲音。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珠寶”般的中國車隊在帕米爾山腰關(guān)口等候出入境,這情景還只是作者對絲路經(jīng)濟帶繁茂景象的初步認知。
    B.“一切都看不到了,一切也都看到了”,是指歷史上的戰(zhàn)爭及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情形消失了,但影響至今猶存。
    C.進入帕米爾高原腹地前后,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樣,進入高原腹地后感受到的直觀之美更能占據(jù)作者的心胸。
    D.作者本以為他們的噴嚏聲可以聲震山河,但事實上卻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流露出作者的渺小感和謙卑情緒。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對一上帕米爾的敘述,為下文寫第二次上帕米爾蓄勢,欲揚先抑,襯托了作者二上帕米爾的深切體驗。
    B.文中“肝膽相照”“作推心置腹的交談”等詞句,將帕米爾人格化,表達出作者想與之精神交流的渴望。
    C.文章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jié)合,既有今天新絲綢之路的敘述,也有歷史上文化交流的回顧,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深厚。
    D.文章以“上帕米爾”為線索,記敘了作者與帕米爾的兩次機緣際會,筆力雄健,風格豪放,感染力強。
    (3)為增強情感的抒發(fā),作者在語言表達上運用了哪些技巧?請結(jié)合文中畫線的語句簡要說明。
    (4)作者為什么說帕米爾高原是“我心中極致的精神坐標”?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35引用:7難度:0.4
  • 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吾嘗跂望矣 聲非加疾也,聞?wù)哒?/td>
    B.積土成山,風雨興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
    C.不如須臾所學也 蚓無爪牙利,筋骨之強
    D.假舟楫者,能水也 君子生異也
    (3)下列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聲非加也(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
    B.而江河(絕:到達)
    C.而聞?wù)?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彰(彰:清楚)
    D.用心也(躁:浮躁,不專一)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就礪則利 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③雞豚狗彘之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①⑦⑧
    (5)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組卷:39引用:4難度:0.7
  •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故武衛(wèi)將軍挽詞三首(其一)
    杜甫
    嚴警當寒夜,前軍落大星。
    壯夫思敢決,哀詔惜精靈。
    王者今無戰(zhàn),書生已勒銘。
    封侯意疏闊,編簡為誰青?
    [注]①落大星:史書記載,有大星在諸葛亮的軍營上空劃落,不久諸葛亮去世。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寒夜”渲染氣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將武衛(wèi)將軍與諸葛亮并論。
    B.頷聯(lián)寫將軍生前英勇果決,死后魂魄猶存,生與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頸聯(lián)點明如今天下太平無事,自有文人為將軍撰寫碑銘,以此告慰逝者之靈。
    D.詩人感慨,將軍封侯的愿望最終沒能實現(xiàn),其生前事跡恐怕也不會被史書記載。
    (2)作為挽詞,這首詩圍繞武衛(wèi)將軍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組卷:58引用:13難度:0.6

  • 6.名句默寫。
    (1)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用
     
    ,
     
    兩句表現(xiàn)了年輕的同學們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表現(xiàn)了脫離官場、如釋重負的愉快心情,是《歸園田居(其一)》的點睛之筆。
    (3)曹操《短歌行》中“
     
     
    ”兩句,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nèi)、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望。
    (4)《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xiàn)李白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5)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
    (6)蘇軾《赤壁賦》中“
     
    ,
     
    ”回顧了歷史中曹操的形象,為下文的生命之嘆張本。
    (7)姚鼐《登泰山記》中“
     
    ,
     
     
    ”描寫了日出后日觀亭以西諸峰的景象。
    (8)《靜女》中表現(xiàn)“愛屋及烏”思想的句子是:“
     
     
    ”。

    組卷:13引用:1難度:0.9
  • 7.近期,海門區(qū)教育工會將開展“書香致遠?悅讀人生”作品推介活動。你作為學校的讀書積極分子也將參賽,請從狄更斯、列夫?托爾斯泰、海明威、加西亞?馬爾克斯等四位作家中任選一位,結(jié)合他的作品和作品中的某個人物(寫出具體人名),談?wù)勯喿x這部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150字左右)

    組卷:16引用:1難度:0.7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guān)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80個字。
    《回家》一書是海峽兩岸學者首次聯(lián)袂出版的“家文化”專著。它以家庭為切入點,從飲食男女到四時祭祀,從鄉(xiāng)愁鄉(xiāng)思到祠堂家譜,從居住空間到民俗風情,從家風家教到家國情懷,涵蓋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之中,剖析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闡述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本書分為家居、家祭、家鄉(xiāng)、家庭、家風、家教、家國七章,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高度,涉及儒釋道及諸子百家,體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書中有美食的味道,有節(jié)氣的韻律,有建筑的光影,有祭祀的虔敬,有生死的感悟,有血脈的綿續(xù),有鄉(xiāng)愁的記憶,有夫妻的恩愛,有教子的良方,既是一本家庭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一本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讀本”。這部書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解讀了“家”的內(nèi)涵和意義。

    組卷:9引用:8難度:0.7

  • 9.補寫下列語句空缺的部分。
    (1)《氓》一詩中“
     
    ,
     
    ”表現(xiàn)了女主角嫁給氓多年,家中什么活都干的辛苦和勞累。
    (2)蘇軾《赤壁賦》中,作者扣舷而歌,抒發(fā)其向往美好新事物而不可得的悵惘失意的句子是
     
    ,
     
    。
    (3)《論語》中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的句子是:
     
     
    。

    組卷:3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