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CC
A.略無闕處(同“缺”,空隙、缺口)
B.屬引凄異(延長)
C.風煙俱凈(干凈)
D.負勢競上(向上)
(2)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C
A.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富陽至桐廬
B.沿溯阻絕/哀轉(zhuǎn)久絕
C.則素湍綠潭/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D.不以疾也/靜以修身
(3)對選文句子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BB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星星和月亮。
B.“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山巒)背靠著地勢爭著向上,相互向高處和遠處延伸。
D.“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那些經(jīng)常忙于事務的人,看見這樣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下列對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BB
A.甲文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從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構成了一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
B.甲文中,作者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冬春,晴初霜旦,分別寫了三峽的清幽美、奔放美、和凄婉美。
C.乙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見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寫山光水色的一個總體特點。
D.乙文中,作者觸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對追逐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答案】C;C;B;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2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