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問題。
【文本一】
把書讀厚
嚴   平
      ①網上曾有一幅關于讀書的漫畫:站在不同厚度的書籍上,每個人看到的風景各異,從低處的一葉障目到高處的霞光萬丈,閱讀的厚度決定了人生的眼界與格局。這便是閱讀的力量,更是把書讀厚最生動形象的寫照?!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登高方能望遠,閱讀能讓我們看到更遙遠的風景,進而在讀懂生活的基礎上探得生命的真諦與意趣。
      ②讀厚一本書,不是淺層次意義上的占有書籍、擁有資料,當書籍的搬運工、資料的收集者。很多人都有收集資料的習慣,可有不少人是存而不學的。會讀書,書則如甘草;不會讀,書則如干草。精神的花園不用書籍去涵養(yǎng)就會雜草叢生,精神的世界不用書籍去厚植就會變得貧瘠荒涼。這里的涵養(yǎng)與厚植,就是要多讀好書,把書讀厚,把書讀活。
      ③讀厚一本書,要帶著問題去讀,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大學者梁啟超曾說,讀書首先要了解作者及著作,而不是盲目地去讀書。帶著問題讀書,才會發(fā)現(xiàn)需要讀的書會越來越多。讀某一本書時,猛然覺得另一個人的思想與該作者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一種美妙的通感。當讀到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天天推石上山,推到山頂后巨石又滾下來,再如此循環(huán)往復,你自然會想到中國神話中的吳剛獨自在廣寒宮伐桂,隨砍隨合,永無休止。這就是讀書讀到觸類旁通時的一種愉悅。
      ④讀厚一本書,最簡單的就是做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讀書體會、讀書卡、摘錄摘抄等,便于積累知識,也利于溫故而知新。這也是古人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蘊含的道理。此外,還要做好檢索,便于常學常用、活學活用。不做“行走的兩腳書柜”,要成為活字典與智慧的源泉。有的人面對良辰美景能夠條件反射式地出口成章,原因就在于他讀過很多書并學會了靈活運用。
      ⑤讀厚一本書,要敢于走出舒適區(qū),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書——讀理論書籍、讀難讀的書,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深掘一口井,不挖到鉆石誓不罷休,真正把一本書讀懂讀透。要相信“做難事必有所得”,而不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老是在低層次徘徊而不自知。
      ⑥歸根結底,把書讀厚的終極目標是把書讀薄,最終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收獲簡單而充盈的精神世界與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也在此過程中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讀厚一本書,本質上其實是在閱讀生活、閱讀人生、閱讀世界,拓展生活的光譜,靜聽高處的聲音,積累人生的經驗,尋找精神的原鄉(xiāng)。
(選自《解放軍報》2023年2月4日,有刪改)
【文本二】
細讀的妙處
肖復興
      ①讀書從來有粗細快慢之分。
      ②讀書細的功夫,是閱讀的基本功之一。讀書要細,這個“細”,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不如舉例說明。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說《鑒賞家》,或許能夠在閱讀的“細”這方面給予我們一些啟發(fā)。
      ③小說講述了鄉(xiāng)間一個名叫葉三的水果販子,跟城里一個叫季陶民的大畫家交往的故事。有一次葉三來給畫家送水果,看見畫家正畫著一幅畫,畫的是紫藤,開滿了一紙紫色的花。畫家對葉三說:“你過來看看怎么樣?”葉三看了這幅畫,說:“畫得好?!碑嫾覇枺骸霸趺磦€好法呢?”葉三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您畫的這幅紫藤里有風?!碑嫾乙汇墩f:“你怎么看出來我這紫藤里有風呢?”葉三回答:“您畫的紫藤花是亂的?!?br />      ④這就叫細。紫藤一樹花是亂的,風在穿花而過。讀書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樣的細微之處,這是作者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同樣,在生活中觀察得仔細,也會幫助我們在閱讀中讀得仔細。
      ⑤又有一次,畫家畫了一幅畫,畫的是耗子上燈臺。葉三看完以后,說:“您畫的這只耗子是小耗子?!碑嫾艺f:“奇怪了,你何以分出來的?”葉三就說:“您看您這耗子上燈臺,它的尾巴繞在燈臺上好幾圈,說明它頑皮?!?br />      ⑥什么叫細?這就叫細。人家看見了耗子的尾巴在燈臺上繞了好幾圈,我沒有看見,這就有了粗細之分。
      ⑦又有一次,畫家畫了一整幅潑墨的墨荷,在墨荷旁又畫了幾個蓮蓬。但是這次葉三沒表揚,他對畫家說:“您呀,這次畫錯了?!碑嫾艺f:“我畫了一輩子墨荷,都是這么畫的,還沒有人說我錯。你說我錯在哪兒?”葉三說:“我們農村有一句諺語:紅花蓮子白花藕,您畫的這個是白荷,白蓮花還結著蓮子,這就不對了,應該是開紅花才對呀!”畫家心下佩服。當即在畫上抹了一筆胭脂紅,白蓮花變成紅蓮花。
      ⑧細讀,鍛煉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文字背后的細微之處;也鍛煉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夠細膩而溫柔。
(選自《莫愁》2022年第23期,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兩個文本都是以“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展開論述的,標題都是文章的中心論點。
B.文本一以漫畫開頭,既引出了關于“讀書”的話題,又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C.文本一第④段引用古人的話,意在論證做讀書筆記等對讀厚一本書的重要性。
D.文本一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相結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
(2)請簡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論證思路。
(3)兩個文本都圍繞“讀書方法”展開論述,但側重點不同,請結合兩個文本的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3 12:26:7組卷:1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課堂探究。
    探究一 課文《魚我所欲也》開篇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探究二 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進行逐層論述的?

    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2.《魚我所欲也》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從
     
     
    ),由設喻引出
     
    的論點,說明
     
    是人的“本心”。
    第一層:(從
     
     
    ),以
     
    為喻,引出
     
    的論點。
    第二層:(從
     
     
    ),對論點“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進行進一步論證。先正面論證,再反面分析闡發(fā)此觀點。
    第三層:
     
    ,作者得出結論:
     
    。
    第二部分:(從
     
    至結尾),人應該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第一層:(從
     
     
    ),從
     
    論證不能見利忘義。
    第二層:(從
     
     
    ),從
     
    論證不能見利忘義。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尾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29引用:2難度:0.4
  • 3.閱讀《涵養(yǎng)守護生態(tài)的政德》一文,完成問題。
          ①歸有光在《吳山圖記》中,記述了好友魏用晦為官的事跡?!熬疄榭h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記》以為贈。”由此,《吳山圖記》所顯示的就不僅是山水之美,還體現(xiàn)出魏用晦之政績卓越。再讀《吳山圖記》,有段話值得細細思量:“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边@告訴我們,一個真心為民的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澤,生態(tài)環(huán)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為官者澤被山水的動人故事。據史料記載:西晉文學家潘岳擔任河陽縣令期間,針對縣里土地貧瘠、植被稀少的現(xiàn)狀,發(fā)動百姓栽種桃李,日子一長,果樹連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碩果累累。人們給河陽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作“花縣”。
          ③“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古之為官者恩澤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樸素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堪稱造福子孫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學習。
          ④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今天,我們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薄焉鷳B(tài)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梢哉f,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一種生態(tài)文明思想,也是為官者應當秉持的政德。
          ⑤我們黨的很多領導干部一直重視山川草木,始終堅持綠色發(fā)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記得“焦桐”嗎?那是焦裕祿治理蘭考的見證,正是“焦桐”改善了當?shù)氐柠}堿地。還記得“谷樹”嗎?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黃,他帶領百姓植樹造林8.2萬多畝,為改變東山千百年來惡性循環(huán)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出了貢獻。還記得“大涼山林場”嗎?這片林場因楊善洲聞名全國,他辛勤耕耘22年,植樹造林數(shù)萬畝,被人們稱為“草帽書記”。
          ⑥然而,也有少數(shù)人缺乏生態(tài)文明觀念,沒有用心盡責地處理破壞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紀委專門通報曝光了六起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有的對企業(yè)長期違規(guī)排放污染地下水問題查處不力,有的對渣土場胡亂傾倒渣土、污染環(huán)境不及時處置。這些案例啟示我們:生態(tài)文明,連接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為官一任就要惠澤一方生態(tài)。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堅持自然生態(tài)和政治生態(tài)一起抓,才能興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孫后代。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刪改)(1)請簡要概述全文的論述層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請結合全文說說怎樣才能“守護生態(tài)”。

    發(fā)布:2024/12/26 21:0:8組卷:2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