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基本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的基礎和保證,根據(jù)如圖1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Ⅰ】氣體的制?。?br />(1)裝置C中儀器的名稱為 錐形瓶錐形瓶。
(2)若用KClO3和MnO2混合制取O2,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ClO3MnO2△2KCl+3O2↑2KClO3MnO2△2KCl+3O2↑;若要收集一瓶純度較高的O2,則氣體應從F裝置 aa(填“a”或“b”)導管口通入。
(3)實驗室制取CO2要達到“隨用隨制,隨關隨停”效果可選 BDBD(填序號)組合的發(fā)生裝置。
【實驗Ⅱ】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
(4)如圖2為某品牌“便攜式制氧機”的工作示意圖,圖中“O2通道”相當于G裝置中的 cc(填“c”或“d”)導管,圖中“加濕倉”中水的作用是 濕潤氧氣,且能吸收雜質濕潤氧氣,且能吸收雜質。
M
n
O
2
△
M
n
O
2
△
【答案】錐形瓶;2KClO32KCl+3O2↑;a;BD;c;濕潤氧氣,且能吸收雜質
M
n
O
2
△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2 8:0:10組卷:115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某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活動。已知某品牌制氧機的制氧劑為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與碳酸鈉的加合物,遇水后能產生氧氣,放出熱量。
?
【活動一】認識制氧機
(1)制氧機如圖1所示:外殼上留有觀察窗,以便觀察氧氣的產生速率和反應進程。制氧倉是反應倉,是氧氣產生的場所。過濾加濕倉起到的作用是
A.洗氣作用,濾去氧氣中的各種雜質,通過洗滌確保氧氣的純度
B.降低反應溫度,使反應能夠平穩(wěn)進行
C.使產生的氧氣具有一定的濕度,適合人們呼吸
D.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
E.加快生成氧氣的速率
【活動二】選擇制氧劑
過氧化氫也可以快速產生氧氣,為什么不選擇過氧化氫?過碳酸鈉是碳酸鈉和過氧化氫的加成化合物,它的制氧效率是否優(yōu)于過氧化氫?于是該興趣小組對兩者的制氧效率進行探究,并篩選合適的制氧劑。
實驗一:過氧化氫作為制氧劑
小組設計了圖2實驗裝置,用表1中等質量的過氧化氫進行實驗。在集氣瓶中加滿水,錐形瓶中加入0.2g二氧化錳,注入雙氧水,記錄并處理20min內數(shù)據(jù)如圖3所示。
表1編號 濃度/% 體積/mL ① 5 9.11 ② 15 2.89 ③ 25 1.66 ④ 30 1.37
(3)20min時,④比③產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4)已知:高濃度過氧化氫易揮發(fā)且腐蝕性強。因此可以選擇濃度為
實驗二:過碳酸鈉作為制氧劑
往錐形瓶中加入1.41g過碳酸鈉、0.2g二氧化錳和VmL水,待反應完全后收集到約159.1mL水(產生氧氣的量與上表中藥品得到氧氣的最大量相等)。其它藥品質量不變,再分別用不同體積的水進行實驗。記錄并處理20min內數(shù)據(jù)如圖4。
(5)V=
(6)由圖4可得出的結論是
(7)結合圖3、圖4中數(shù)據(jù)分析,前2min過碳酸鈉與過氧化氫的制氧效率相當,分析圖3、圖4中2min后的數(shù)據(jù),選擇過碳酸鈉的依據(jù)是
(8)制氧劑不選擇過氧化氫溶液,還因為
A.過碳酸鈉是顆粒物,易于保存
B.過氧化氫運輸儲存不方便
C.過氧化氫分解產物無污染
D.過氧化氫濃度較大時,具有腐蝕性
【活動三】制作供氧器
(9)學習小組利用身邊物品自制了如圖5的簡易供氧器。與真實產品對比中,形成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產氧和洗氣裝置組合不用一體化
B.內部氣體流向采用高進低出方式
C.特定需求是選擇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據(jù)
D.制氧機要符合美學、工程、安全等標準發(fā)布:2024/9/16 2:0:9組卷:85引用:2難度:0.5 -
2.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活動。如圖家用“氧立得”牌制氧機。
制氧劑試劑: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過氧化鈉、過碳酸鈉等。
【閱讀資料】
①過氧化氫制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并放出熱量。
②過碳酸鈉制氧氣:過碳酸鈉溶于水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過程下能持續(xù)放出高純氧氣并放熱。
③過碳酸鈉是白色固體,化學式為:2Na2CO3?3H2O2
【活動一】認識制氧機
(1)觀察窗的作用是
(2)加濕倉的作用是
【活動二】選擇制氧劑
實驗一:過氧化氫
小組設計圖2實驗裝置,用不同濃度的四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實驗。在集氣瓶中加滿水,錐形瓶中加入0.2gMnO2,注入溶液,記錄并處理20min內數(shù)據(jù)如圖3。
(3)檢查圖2裝置氣密性的操作是
(5)分析圖3中30%H2O2比25%H2O2產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實驗二:過碳酸鈉
往錐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過碳酸鈉、0.2gMnO2,再分別用不同體積的水進行實驗。記錄并處理20min內數(shù)據(jù)如圖4。
(6)過碳酸鈉:2Na2CO3?3H2O2屬于
(7)由圖4可得出的結論是
【活動三】制作供氧器
(8)綜合分析,選用過碳酸鈉作制氧劑的理由是
(9)學習小組利用身邊物品自制了如圖5的簡易供氧器。與真實產品對比中,形成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產氧和洗氣裝置組合不用一體化
B.內部氣體流向采用高進低出方式
C.特定需求是選擇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據(jù)
D.制氧機要符合美學、工程、安全發(fā)布:2024/10/2 5:0:2組卷:74引用:3難度:0.4 -
3.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活動。
【活動一】如圖1所示,該制氧機通過A、B兩種物質產生氧氣,其中A是過碳酸鈉白色固體,B是二氧化錳黑色粉末。過碳酸鈉(2Na2CO3?3H2O2)加水溶解會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
用該制氧機制氧時,在反應倉中加入適量水,再先后加入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反應倉內有黑色粉末翻騰,變得渾濁,倉壁變得溫熱,過濾倉底部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
(1)反應倉中H2O2生成氧氣的文字表達式是
A.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氣溫度
C.加快氧氣的生成
(2)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
(3)圖1反應倉中“O2通道”相當于圖2裝置中的
【活動二】制作簡易的家用制氧機
(4)除需考慮反應原理、方法選擇外,還需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5)氧氣能從圖3瓶C中逸出,是因為氧氣
(6)根據(jù)已知信息推測,A劑的保存方法是發(fā)布:2024/10/9 3:0:1組卷:7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