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南方絲綢之路”就是我國西南地區(qū)與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貿易通道。完成下列問題。

(1)簡述圖中地形地勢特征對其河流水系特征的影響。
(2)說明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基本沿山間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簡述青藏高原光、熱資源特征的原因和對農業(yè)生產的主要影響。
【答案】(1)地勢北高南低,使區(qū)域內大多數(shù)河流整體上由北向南流(或山河相間,南北縱列);上中游的地勢較高,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蝕作用為主),河床多呈“V”字形,流域面積狹小,支流少;下游地區(qū)的地勢平緩,河流流速慢(以側蝕和堆積作用為主),河道多彎曲,河床多呈槽形,流域面積較大,支流多。(任答兩點得4分)
(2)自然:地形起伏相對較小,自然屏障較少;水源充足。
人文:聚落較多(人口較多);交通便利,利于商貿和補給。
(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故光照豐富;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熱量不足(高寒氣候),大氣獲得的地面輻射較少,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弱),故氣溫較低。
青藏高原因熱量不足,以畜牧業(yè)為主,且牲畜(牦牛)較耐寒;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在熱量較多的河谷地帶(河谷農業(yè));農作物生長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青稞等喜涼作物的單產較高。
(2)自然:地形起伏相對較小,自然屏障較少;水源充足。
人文:聚落較多(人口較多);交通便利,利于商貿和補給。
(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故光照豐富;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熱量不足(高寒氣候),大氣獲得的地面輻射較少,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弱),故氣溫較低。
青藏高原因熱量不足,以畜牧業(yè)為主,且牲畜(牦牛)較耐寒;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在熱量較多的河谷地帶(河谷農業(yè));農作物生長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青稞等喜涼作物的單產較高。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讀圖,回答12~13題。
圖中P處自然保護區(qū)的沼澤具有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為( ?。?/h2>發(fā)布:2024/12/31 15:30:1組卷:6引用:1難度:0.8 -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極小種群野生物種數(shù)量少,隨時面臨滅絕危險,云南省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使得極小種群野生物種得到培育壯大。如圖示意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物種保護時間軸。
簡述云南極小種群野生物種瀕臨滅絕的原因及當?shù)乜赡懿扇〉谋Wo措施。發(fā)布:2024/12/18 13:30:2組卷:13引用:1難度:0.3 -
3.如圖為大范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圈層。讀圖完成35~36題。
圖中乙、丙兩圈層實現(xiàn)物質交換的主要途徑是( ?。?/h2>發(fā)布:2024/12/31 15:0:1組卷:5引用: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