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yè)。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少于7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考點】材料作文
【答案】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     中國《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倍鞣揭餐瞥缟菩氖侨说囊环N本性。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就會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是一種選擇,某種程度上是高貴的尊嚴與殘酷現(xiàn)實之間的選擇。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潤物細無聲。當土地悄然煥發(fā)生機,天空亦會變得晴朗。
     現(xiàn)代哲學將慈善理解為一種心靈的贖罪,尤其是富人行善。富人在財富積累中,難免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富人行善是懷著一種補償他人的心理,是對剝削他人利益的懺悔。而對于接受慈善的人,若處境困難,接受他人的幫助,不僅可以擺脫自己的困境,同時也洗脫一種有負罪感的人心中的罪惡,這無疑是一種兩全其美的做法。再者,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yè)中來。所以接受一份善心,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而且可以喚醒更多的善心與大愛,這理應是個好選擇。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接受一份善心,是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
     感恩與感激是人對慈善應有的心態(tài),而償還與報答則是一個人尊嚴的表現(xiàn)。美國石油大亨哈默,接受他人救濟,但要以勞動去換取,他縱使落魄,但仍保持人的尊嚴,這或許是他日后出人頭地的一個原因。今天,有不少社會上的助學性私人基金都要求受捐助的對象將來加入基金會,這是一種近乎完美的行善——接受慈善,又不會傷害他人尊嚴,更在將來讓更多人行善。由此看來,接受一份善心并回報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業(yè)中最好的結局。
     一份慈善如一縷清泉,有順流而下滋養(yǎng)萬物的,當然也有堅石相阻,被拒之于門外的。
     有人接受慈善,也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選擇自立自強,有骨氣地活著,我們應當尊重這樣的存在。即便如此,面對行善的人,也請禮貌地說一聲“謝謝”。不接受一份“施舍”是可以理解的一種選擇,但傷害一份善心卻是一種罪惡。堅石可以阻隔慈善這縷清泉,但至少不要污染這一灣泉水。
     蕓蕓眾生,面對善心,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接受與否,但行善的人都應給予理解,這樣善心才能延續(xù)。
     面對一份善心,若你選擇接受,謝謝你釋放了一個心靈。
     面對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償還,謝謝你為世間增添了善良與美好。
     面對一份善心,若你選擇拒絕,請你禮貌地說聲“謝謝”,莫污染了慈善這灣清澈的泉水。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網(wǎng)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yè)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里安裝VR(虛擬現(xiàn)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里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里與醫(y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xiàn)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xiàn)實世界中的“現(xiàn)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
          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發(fā)布:2025/1/3 8:30:2組卷:2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個小孩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么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薄澳菫槭裁撮僮永锏墓庥质欠殖梢恍“暌恍“甑哪??”“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占有?!?br />      讀以上材料,你有何啟迪?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400字。

    發(fā)布:2025/1/3 9:0:2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則消息震撼全網(wǎng)。四川瀘定地震中失聯(lián)17天的甘宇在人們的不懈尋找下、終于獲救!
          甘宇是國有大型水電站的一名技術員,地震中,他冒險拉閘泄洪、排險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絕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來維持生命、此時甘宇不知道,一場圍繞他而展開的搜救活動正在進行中,從政府到民間,從懷抱希望的親人、專業(yè)敬業(yè)的救援隊員到熟悉環(huán)境的村民……,無數(shù)人自發(fā)自愿,前赴后繼,冒著余震、落石,走過斷道、懸崖,抱著不放棄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獨自找尋兩天,最終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認識的甘宇。
          人們感動于好人甘宇的堅強和自救,感動于生命的韌性;更感動于眾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們,才創(chuàng)造了這個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跡。
          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發(fā)布:2025/1/3 9: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