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班級開展“詩文品讀”討論活動,請你參與。
【甲】
漁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乙】
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丙】      嘉佑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沒;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逼浜笕辏^許,始識公之仲子今丞相堯夫。又六年,始見其叔彝叟京師。又十一年,遂與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見如舊,且以公遺藁見屬為敘。又十三年,乃克為之。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然不敢辭者,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注釋】①許:今許昌。②仲子:次子。下面的彝叟為范之三子,德孺為第四子。③同僚:同事。④藁:同“稿”,詩文草稿。⑤屬:同“囑”⑥克:能夠。⑦疇昔:過去,從前。
(1)下面對本詞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上片圍繞“異”字著筆,調(diào)動視覺和聽覺,顯示了邊地生活的艱苦和軍事形勢的嚴峻。
B.“衡陽雁去無留意”意思是:衡陽的大雁毫不留戀地紛紛飛離了。烘托出悲涼的氣氛。
C.“燕然未勒歸無計”,用了漢代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后刻石記功而返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功業(yè)未成的苦悶。
D.作者寫了自己親臨目見的景物,詞中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
(2)運用遷移法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 出,得其船(《桃花源記》)
已經(jīng)。
已經(jīng)。
彼三杰者皆得之游 戰(zhàn)則請(《曹劌論戰(zhàn)》)
跟從。
跟從。
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 未嘗不嘆息痛于桓、靈也(《出師表》)
遺憾。
遺憾。
(3)文中劃波浪線句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
B.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
C.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
D.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
②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
(5)《漁家傲?秋思》以“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作結,表現(xiàn)出作者的
思鄉(xiāng)
思鄉(xiāng)
之情與
抗敵
抗敵
之苦交融,構成了整首詞矛盾、復雜、厚重的情緒。
(6)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敘》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據(jù)你對蘇軾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調(diào),結合范仲淹的詩詞文章,推測下半部分可能會寫哪些內(nèi)容。

【答案】B;已經(jīng)。;跟從。;遺憾。;D;思鄉(xiāng);抗敵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12 8:0:9組卷: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問題。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1)“用典寓意”是古詩詞常用的寫作手法,請任選本詞中一個典故分析其表達效果。
    (2)“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19引用:2難度:0.5
  • 2.下列對《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br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發(fā)布:2024/12/27 3:0:1組卷:145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各題。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下列對《水調(diào)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爰,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fā)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簡析“朱閣,綺戶,照無眠”一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

    發(fā)布:2024/12/27 2:0:1組卷:32引用:3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