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對比讀古詩,回答問題。
【甲】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下列賞析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B
B

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
B.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
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
(2)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
“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
“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

(3)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它們各自蘊含的情感。
甲詩寫到的“淚”是因為作者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落淚。乙詩寫到的“淚”是作者因為國家收復(fù)了失地,高興而流淚。
甲詩寫到的“淚”是因為作者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落淚。乙詩寫到的“淚”是作者因為國家收復(fù)了失地,高興而流淚。

(4)根據(jù)意思寫詩句。
①滿懷希望地望著江南,盼望南宋軍隊收復(fù)失地,如此又一年。
南望王師又一年。
南望王師又一年。

②三萬里長的大河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華山高聳接青天。北宋的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

【答案】B;“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甲詩寫到的“淚”是因為作者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落淚。乙詩寫到的“淚”是作者因為國家收復(fù)了失地,高興而流淚。;南望王師又一年。;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1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月光、
     
    、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氣氛。
    (2)詩的前兩句不帶一個“月”字,我們卻可以由
     
    一詞看出月色的
     
    。這種景象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李白的詩句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庭地白樹棲鴉”一句中“樹棲鴉”以動襯靜,既描寫了烏鴉棲樹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B.“冷露無聲濕桂花”一句,詩人由被秋露打濕的庭中桂花聯(lián)想到月中桂樹,這句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
    C.“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是詩人覺得中秋夜望月懷人的太多了,不知道這種思念之情會落到誰那里,反正自己是沒有這份思緒的。
    (4)用簡潔的語言說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詩的妙處。
     

    發(fā)布:2025/3/13 4:0:1組卷:59引用:2難度:0.5
  • 2.閱讀古詩,完成練習(xí)。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月光、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氣氛。
    (2)詩的前兩句不帶一個“月”字,我們卻可以由“
     
    ”一詞看出月色的
     
    。這種景象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李白的詩句:
     
    ,
     
    。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庭地白樹棲鴉”一句中“樹棲鴉”以動襯靜,既描寫了烏鴉棲樹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B.“冷露無聲濕桂花”一句,詩人由被秋露打濕的庭中桂花聯(lián)想到月中桂樹,這句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
    C.“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是詩人覺得中秋夜望月懷人的太多了,不知道這種思念之情會落到誰那里,反正自己是沒有這份思緒的
    D.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押a韻,韻腳分別是“鴉”“花”“家”
    (4)“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游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類似的詩詞句有:
     
    ,
     
    。

    發(fā)布:2025/3/13 2:0:1組卷:149引用:5難度:0.8
  • 3.課外閱讀。
    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①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注】:①勞歌:送別歌的代稱。
    (1)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是否同一時間的事?作者這樣處理,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詩的二、四句寫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的詩眼是哪個字?請作簡要賞析。
     

    發(fā)布:2025/3/13 6:0:1組卷:65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