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一)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二)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①后,俸去書來,落落②大滿,素蟫③灰絲④時蒙卷軸。
(選自袁枚《黃生借書說》))【注】①通籍:做官。②落落:形容多而連續(xù)不斷地堆積。③素蟫(yín):指書里的蠹蟲。④灰絲:指灰塵和蟲絲。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 假: 借 借 |
②錄畢,走送之 | 走: 跑 跑 |
③家貧難致 | 致: 得到 得到 |
④其切如是 | 切: 迫切 迫切 |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②故有所覽輒省記。
(3)文段(一)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原因是什么?試作簡要說明(至少說出兩條)。
(4)文段(一)和文段(二)的作者都寫到了幼年讀書的情況,從選文看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相同點:
都很愛讀書,但家境貧寒,沒辦法買書看;都有過借書的經歷。
都很愛讀書,但家境貧寒,沒辦法買書看;都有過借書的經歷。
不同點:
文段(一)寫了作者能夠借到書,抄錄閱讀,得以遍觀群書,刻苦讀書的狀態(tài)。文段(二)寫了作者很難借到書卻又很想讀書的心理。
文段(一)寫了作者能夠借到書,抄錄閱讀,得以遍觀群書,刻苦讀書的狀態(tài)。文段(二)寫了作者很難借到書卻又很想讀書的心理。
【答案】借;跑;得到;迫切;都很愛讀書,但家境貧寒,沒辦法買書看;都有過借書的經歷。;文段(一)寫了作者能夠借到書,抄錄閱讀,得以遍觀群書,刻苦讀書的狀態(tài)。文段(二)寫了作者很難借到書卻又很想讀書的心理。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