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如圖是長骨的結構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1)長骨的基本結構是由圖中的【
5
5
骨膜
骨膜
、【
3
3
骨質(zhì)
骨質(zhì)
和骨髓三部分組成的。
(2)【
2
2
骨密質(zhì)
骨密質(zhì)
使骨質(zhì)致密堅硬、抗壓力很強。
(3)
骨髓腔
骨髓腔
骨松質(zhì)
骨松質(zhì)
的空隙里有骨髓,幼年時呈紅色具有
造血
造血
功能。成年人
骨髓腔
骨髓腔
中的紅骨髓變?yōu)?!--BA-->
黃骨髓
黃骨髓
而失去造血功能?!?!--BA-->
1
1
骨松質(zhì)
骨松質(zhì)
中的紅骨髓終生保持著造血功能。
(4)成骨細胞位于【
5
5
骨膜
骨膜
內(nèi),與骨的
長粗
長粗
骨折
骨折
后的修復有關,骺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
長長
長長
有關。
(5)長骨的結構特點是骨既
輕便
輕便
牢固
牢固
,在人體的運動中起
支持
支持
杠桿
杠桿
作用。
(6)醫(yī)生給骨折病人做手術時,應注意保護
骨膜
骨膜
。其內(nèi)有
血管
血管
神經(jīng)
神經(jīng)
,前者對骨有營養(yǎng)作用,后者可促進骨的生長,有利于骨的愈合。
(7)骨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使骨具有一定
柔韌性
柔韌性
,無機物使骨具有一定
硬度
硬度
,老年人骨中
無機物
無機物
含量增多。
(8)若取此骨片10g,放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稱重為7.5g,那么,提供該骨的人大約處于
老年時期
老年時期
階段,該骨的特點是
彈性小,易骨折
彈性小,易骨折
。

【答案】5;骨膜;3;骨質(zhì);2;骨密質(zhì);骨髓腔;骨松質(zhì);造血;骨髓腔;黃骨髓;1;骨松質(zhì);5;骨膜;長粗;骨折;長長;輕便;牢固;支持;杠桿;骨膜;血管;神經(jīng);柔韌性;硬度;無機物;老年時期;彈性小,易骨折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9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汶川大地震后,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衢州人民也積極行動起來進行獻愛心活動。在流動采血車前人流涌動,紛紛無償獻血。請根據(jù)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的媽媽也想?yún)⒓訜o償獻血活動,但思想上有一些顧慮.該同學就向她媽媽解釋說,人體內(nèi)的
     
    具有造血功能,適量的獻血并不會損害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從而消除了媽媽的顧慮。
    (2)醫(yī)生要對自愿獻血的人進行體檢,并驗血型.那么,獻血前先進行體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
     
    。
    (3)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抽取組內(nèi)甲同學的樣血,進行血型鑒定。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
    操作 加入抗A凝集素的血清試劑 加入抗B凝集素的血清試劑
    現(xiàn)象 不凝集 凝集
    根據(jù)表中實驗記錄。則甲同學的血型是
     
    型。

    發(fā)布:2024/12/19 8:0:1組卷:0引用:0難度:0.4
  • 2.觀察哺乳動物的長骨
    上肢的肱骨、尺骨和橈骨,下肢的股骨、脛骨和腓骨都屬于長骨。人體運動時,長骨起著支持和杠桿作用。長骨有哪些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征呢?
    目的要求
    (1)觀察長骨的主要結構;
    (2)認識長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征。
    材料用具
    哺乳動物的長骨(一端縱向剖開)、解剖盤、解剖刀、鑷子等。
    方法步驟
    (1)取一塊新鮮的長骨,放入解剖盤里。用手觸摸骨表面時,你會有什么感覺?
    (2)用解剖刀剝離骨表面局部的一層膜,觀察膜上分布的神經(jīng)和血管。想一想,這些神經(jīng)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3)觀察已經(jīng)縱向剖開的長骨,比較骨干與骨骺兩部分在骨組織的致密程度上的差異。
    (4)觀察骨干中央空腔中的物質(zhì),想一想它是什么,可能會有什么作用。
    討論
    (1)長骨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2)為什么長骨既堅硬又輕便?

    發(fā)布:2024/12/20 8:0:1組卷:1引用:1難度:0.4
  • 3.下列結構不屬于長骨的基本結構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0 8:0:1組卷:14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