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發(fā)展,圓夢太空】
材料一:2022年10月12日,在國際空間站執(zhí)行任務的意大利女航天員薩曼薩?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一組太空攝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國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所著《蘭亭集序》中描繪宇宙景觀的古文(如圖),并附上了英語和意大利語譯文。此舉引發(fā)國內(nèi)外網(wǎng)友熱議和點贊。

(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國內(nèi)外網(wǎng)友為薩曼薩點贊給我們的啟示。
材料二:1998年,14名飛行員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截至2021年,這14人中8人夢圓太空,5人卸甲離隊,只有一人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又仍在現(xiàn)役的,他就是鄧清明。多次備份、多次與夢想擦肩而過,但他始終堅持訓練,只為報國初心。2022年11月29日,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組成神舟十五號乘組奔赴“天宮”。56歲的鄧清明圓夢了!
(2)鄧清明的事跡讓無數(shù)人感動!有同學說:只要始終有夢就能圓夢。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此進行評析。
【考點】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
【答案】(1)①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經(jīng)驗和智慧。②正確認識文化差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交流、對話,達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③面對多樣的文化,各國應當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外來文化,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2)錯誤。①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努力,是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橋梁。②努力,需要立志。③努力,需要堅持。④努力,也有方法。
(2)錯誤。①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努力,是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橋梁。②努力,需要立志。③努力,需要堅持。④努力,也有方法。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我們應該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踏踏實實干好工作。下列古語能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是( ?。?br />①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③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④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發(fā)布:2024/12/28 4:0:1組卷:16引用:5難度:0.7 -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紀錄片《中國想象力》給我們講述了許多感人故事。
故事一:李治中,一位“癌癥科普網(wǎng)紅”,寫書、錄視頻、說脫口秀,只要能讓更多人了解腫瘤,他都愿意試試。他還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兒童腫瘤科普網(wǎng)站,編寫了百萬字量級的科普資料。一個清華背景的癌癥生物學家,進入公益領域有啥意義?他說:“其實科研圈少我一個不少,但是公益這一塊,沒有太多科學家來做。尤其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看到空白的東西就會想去解決?!?br />故事二:上大學時,鄔建安覺得自己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有很深的隔閡。“所以,當西方現(xiàn)當代藝術來的時候,你就會拼命地擁抱它們,覺得那好像是解救的藥方。”直到看到被自己冷落的文化受到歐洲友人青睞時,鄔建安才逐漸意識到,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個寶藏,只不過他當時沒看明白?,F(xiàn)在他的感慨是:“為什么我那么走運,是一個中國人?”此后,他一直將當代藝術的美學氣質(zhì)帶入中國民間藝術傳統(tǒng)中,讓傳統(tǒng)藝術迸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1)宣傳他們的故事能給社會帶來什么影響?
(2)讓自己的夢想跟國家、社會的需要擁抱,他們的故事給年少筑夢的你帶來什么啟發(fā)?發(fā)布:2024/12/28 4:0:1組卷:10引用:4難度:0.8 -
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弊鳛橹袑W生,我們在追夢路上需要做到知行合一,不可離開親躬實踐而空談為學。下列名言與這一要求相一致的是( )
①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②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④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發(fā)布:2024/12/28 3:0:1組卷:82引用:4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