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tǒng)編版: 必修下冊
教材版本
統(tǒng)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shù):761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89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13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15 10:30:2組卷:133引用:11難度:0.7
  • 132.下面文段中劃橫線處的說話人是(  )
          黛玉笑道:“那里找這一群花子去!罷了,罷了,今日蘆雪庵遭劫,生生被作踐了。我為蘆雪庵一大哭!”____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發(fā)布:2024/12/15 10:0:2組卷:8引用:3難度:0.9
  • 13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5 9:0:1組卷:141引用:8難度:0.8
  • 134.下面是一封建議信的主要內(nèi)容,其中有五處詞語使用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一位高中生,對語文抬愛有加。偶然發(fā)現(xiàn)并購買了貴社刊物的合訂本,至今惠存于家,時常審查。我認為貴刊既有很濃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學品位,讓人讀了很受啟發(fā)。
          高考大限將至,希望貴刊能刊登一些詞語誤用的示例,一定要說明詞語的來源、正確含義和出錯原因,我將不勝感激。
    (1)
     
    改為:
     
             (2)
     
    改為:
     

    (3)
     
    改為:
     
             (4)
     
    改為:
     
         (5)
     
    改為:
     

    發(fā)布:2024/12/15 8:30:1組卷:29引用:18難度:0.8
  • 13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家國天下是中華文化無論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倫理情結。它指涉三種倫理實體:家是本源而直接的倫理實體,是最小的共同體;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倫理實體,是最大的共同體:國作為現(xiàn)實的倫理實體,既是家的打“展,又關聯(lián)著天下之想象。家國天下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詮釋的中心,它使中國人在不同的實踐境域中,無論是作為家人、國人還是作為天下人;都與其所在的世界結成唇齒相依的關聯(lián)。
          中華文化中各種共同體的道德前提離不開家國天下的倫理情結。以此觀家、觀國、觀天下,就是用一種關聯(lián)性思維把個體與整體相貫通的家國天下的倫理觀。用這種倫理觀看待家國天下,則一切共同體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命運共同體。從家國天下到命運共同體的內(nèi)在延展看,中華文化作為世界文明體系的一部分,內(nèi)蘊著一種走向世界的倫理情結,并由此預設 了中華文化走 出去的精神軌跡。
          共同體的想象是中華文化禮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從歷史深處走來,構成了中華文化將個人命運與共同體整體命運相融貫的倫理型文化特質(zhì)。中華文化的根脈深植于共同體之中。所謂家國同構,移家為國,移孝為忠,進而在家國之上,擴展為一種公天下的世界意識。這使中國人的世界觀或天下觀成為一種本于家國同時又大于家國或高于家國的世界意識,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內(nèi)蘊著一種對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
    (節(jié)選自田海平《從家國天下到命運共同體》)材料二:
          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指向“天下情懷”。在談到“天下”的時候,中國古代總是將它和“公”與“太平”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非??少F的平等、友愛、和平理念?!独献印氛f:“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認為只有以天下為懷,其德才能稱得上“普”。《管子》云:“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彼囊馑际牵幚聿煌氖?,要有不同的胸懷,處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懷。《禮記》引錄孔子的話一一“天下為公”“公”可以理解為公正、公平、合理,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中央政權之間的相處,要友愛,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張載則提出“為萬世開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礎上的提升。太平有兩義:一是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這中間含有生態(tài)平衡之義:二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由于“太平”概念視界闊大,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主要指國與國之間的友好相處;這種友好相處就是沒有戰(zhàn)爭。張載提出的“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義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這一理念認為,這種太平不能只是一時的,而應是“萬世”的。換句話說,張載要的是永久的太平。這萬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來?張載提出“開”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開”就不能靠等,靠恩賜,事實是太平等不來,也沒有誰能恩賜。“開”,就是開拓、開發(fā)、開創(chuàng)。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時也會有最大的犧牲。
          家國情懷以及家國情懷的放大版——天下情懷,是中華美學精神的內(nèi)核。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陽樓記》里得到彰顯。在同一個時期,張載倡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曾讓張載師事之的范仲淹則高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由于種種原因,張載、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體現(xiàn)在有限的實踐中,而絕大部分只是作為一種夢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時代不同了。中華民族遇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歷史機遇。振興中華不再只是夢,而是正在真正化為現(xiàn)實。在舉國上下都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奮斗的今天,我們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美學家是不是應該有不負時代的新作為新創(chuàng)造呢?回答無疑是肯定的。
    (節(jié)選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材料三:
          家族觀念基于血緣的原初信賴關系,安土重遷的中國農(nóng)耕文明進一步充實了家族的機能。人倫情感亦因血緣而來,在情感依托的層面上,家的意義超越任何經(jīng)濟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現(xiàn)代社會主張的公共精神與家庭倫理的建設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會的倫理原則到陌生人社會是不合理的,反過來將陌生人社會的規(guī)則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關鍵是如何能夠在不同的關系當中正確切換。在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和協(xié)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與私人領域,弘揚孝悌之道,忠恕相待,愛敬相與。這要求對家庭倫理和孝道進行理性的闡發(fā)和合理的引導,使得家庭倫理與公共理性彼此呼應。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家與國的根本利益是:致的。家是社會的細胞,國是維護家的外部屏障,家國的良性互動與發(fā)展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diào)。儒家家國天下的教化傳統(tǒng)歷史地塑造了中國人的內(nèi)在人格與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齊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國人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化為熱愛祖國與家園的擔當精神。在今天,心懷家國天下便是個體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與憂患意識,是主動追求民族統(tǒng)一、國富民強的精神,也是國家認同感和責任意識的來源。
    (節(jié)選自金香花《“家國天下”觀念的歷史形成及其現(xiàn)代意義》)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 項是 
     

    A.“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盡管境界不凡,但因為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些愿望本質(zhì)上還是空想,不可踐行。
    B.中華文化的禮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歷史悠久的共同體想象,中國人的世界觀使得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成為中國人價值觀中的倫理自覺。
    C.“國”是將“家”和“天下”串聯(lián)起來的現(xiàn)實的倫理實體,家國天下使得中國人與其所在的世界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相互依存。
    D.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和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引導入們在意識形態(tài)上從家庭倫理逐漸向公共精神轉(zhuǎn)變,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家國天下”的教化傳統(tǒng)塑造了中國人的內(nèi)在人格與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國人共同的愛國情懷、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B.張載“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為公”思想的發(fā)展提升,“開”字體現(xiàn)了一種積極入世、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
    C.基于中國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會的倫理原則,或照搬現(xiàn)代社會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禮記》中的話,強調(diào)了中國古代談及“天下”時總是將它和“公”“太平”相聯(lián)系的觀點。
    (3)下列說法中,與材料三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B.治大國若烹小鮮
    C.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D.大河無水小河干
    (4)試簡要說明材料二是如何對“天下情懷”展開論證的。
    (5)我們今天應當如何踐行“家國天下”觀?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發(fā)布:2024/12/15 8:30:1組卷:59引用:69難度:0.1
  • 136.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15 4:30:1組卷:3引用:2難度:0.5
  • 137.選出加點詞的意義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 ?。?br />①六國滅,非兵不利
    ②旦日饗士卒,為擊沛公軍
    ③賢于己者,問焉以其疑
    ④城之也,婦孺不存
    ⑤沛公不先關中,公豈敢入乎

    發(fā)布:2024/12/15 2:30:7組卷:57引用:4難度:0.9
  • 13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題。
          近日,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  ①由成都文旅局頒發(fā)的“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其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無數(shù)。李子柒的海外走紅,(  )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的目的和動機,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當然,從結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海外傳播。如何讓不同文明之間實現(xiàn)  ②和對話,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語、   ③,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在李子柒視頻表現(xiàn)出來的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中,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視頻時,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她將捕獲的小龍蝦中還沒長出大鉗子的小龍蝦扔回池塘。細節(jié)之處見用心,短視頻內(nèi)容創(chuàng)業(yè)者千軍萬馬,她能從中  ④,想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①榮獲 ②交融 ③自怨自艾 ④脫穎而出
    B.①榮獲 ②交互 ③孤芳自賞 ④鋒芒畢露
    C.①榮膺 ②交融 ③孤芳自賞 ④脫穎而出
    D.①榮膺 ②交互 ③自怨自艾 ④鋒芒畢露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與其說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如說是一種文化輸出。
    B.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輸出,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C.不僅是一種文化輸出,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D.不僅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中,這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視頻表現(xiàn)出了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表現(xiàn)出了仁愛、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是她能夠受到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視頻表現(xiàn)出了仁愛、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這是她能夠受到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

    發(fā)布:2024/12/15 2:30:7組卷:70引用:62難度:0.5
  • 13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晉侯、秦伯圍鄭,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選自左丘明《左傳》)(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秦氾南 軍:駐扎
    B.必退 師:軍隊
    C.夜而出 縋:繩索
    D.鄭既知 亡:滅亡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其無禮于晉 以:因為,連詞
    B.朝濟夕設版焉 而:卻,連詞
    C.何厭 之:他,代詞
    D.鄭人盟 與:跟,介詞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今老矣,無能也已
    B.舍鄭以為東道主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
    D.微夫人之不及此
    (4)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之所以能退秦師,是因為他的真心打動了對方,并得到了對方的同情。
    B.燭之武退秦師立足于史實,充分反映了春秋時的各諸侯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
    C.秦晉圍鄭是因為鄭國曾“無禮于晉”及“貳于楚”,說明這事與秦毫無關系。
    D.文章贊揚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受命說服秦伯,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精神。
    (5)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因為別人的力量而又去遮擋他,這是不仁義的。
    B.借助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
    C.因為別人的力量而又去蒙蔽他,這是不仁義的。
    D.借助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欺騙他,這是不仁義的。

    發(fā)布:2024/12/15 2:0:1組卷:5引用:3難度:0.7
  • 14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br />①然則一羽不舉
    ②輿薪不見
    ③構怨諸侯
    ④天下可運

    發(fā)布:2024/12/15 1:30:2組卷:83引用:4難度:0.9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