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tǒng)編版: 六年級下
教材版本
統(tǒng)編版 統(tǒng)編版(2024) 統(tǒng)編版五四制 統(tǒng)編版五四制(2024)
年級
一年級上 一年級下 二年級上 二年級下 三年級上 三年級下 四年級上 四年級下 五年級上 五年級下 六年級上 六年級下
更多>>
已完結
期中復習 典型試卷 考前必刷
瀏覽次數(shù):9564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已完結
期中復習 ??荚囶} 專項訓練
瀏覽次數(shù):5072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81.課外閱讀。
    懷疑與學問(節(jié)選)      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不經過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解答中,一切學問才會進步。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章句》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章句》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
          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產生的。如果后來的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了,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1)下列是對選文中心論點的把握,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懷疑是辨?zhèn)稳ネ谋匾襟E。
    B.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C.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D.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
    (2)引用孟子的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有何作用?
     

    (3)本文為了證明中心論點選擇了哪個事例作為論據(jù)?
     

    (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說理?哪些是反面說理?
     

    (5)“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薄肮磐駚?,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產生的。”兩句中的兩個“這樣”指代的對象一樣嗎?為什么?
     

    發(fā)布:2025/3/13 1:0:2組卷:50引用:1難度:0.3
  • 82.名著讀起來比較難,我們可以多讀一些有趣味性的漫畫或小說。
     
    (判斷對錯)

    發(fā)布:2025/3/13 0:30:1組卷:43引用:2難度:0.7
  • 83.解釋加點的字,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1)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斜。
    春:
     
        柳:
     

     

    (2)纖纖素手,札札弄機
    擢:
     
        杼:
     

     

    (3)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桂花。
    庭:
     
        濕:
     

     

    發(fā)布:2025/3/13 0:30:1組卷:63引用:1難度:0.7
  • 84.談學問      學問學問,要有所學,必先有所問。要有所問,必先有疑。疑是發(fā)現(xiàn)問題,問是提出問題,疑問解決了,就獲得了學問。
          古今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學中有疑、善于發(fā)問的人。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學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讀書時,就曾接二連三地向老師提出疑問,由于他讀書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問,在學業(y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們求知的道路上,懷疑猶如一粒學問的種子,沒有它就絕不會開出知識的花,結出智慧的果。沒有對“物種不變論”的懷疑,就不會有達爾文“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
     
    。法國偉大的作家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
          但是應當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懷疑,都必須以大量的實際材料為基礎。比如達爾文對“物種不變論”所進行的挑戰(zhàn),絕不是一時的發(fā)現(xiàn),而是他作了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潛心觀察的結果。沒有大量的資料,達爾文絕不會提出有價值的懷疑。
          疑之所以可貴,就貴在敢于思索,敢于設想,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發(fā)現(xiàn)真理。地質學家李四光對他的學生說過:“不懷疑就不能見真理?!边@是千真萬確的。讓我們舉著問號這把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吧!
    (1)短文列舉了
     
     
    的事例,充分說明
     
    的觀點。
    (2)結合對短文的理解,說一說“不懷疑就不能見真理”的含義。
     

    (3)根據(jù)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橫線上恰當?shù)囊豁検?!--BA-->
     

    A.由于“地心說”被哥白尼懷疑,因而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B.由于哥白尼對“地心說”懷疑,因而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C.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哪會有哥白尼“日心說”的產生
    D.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就不會有哥白尼“日心說”的產生
    (4)第2自然段開頭用“學問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好,為什么?
     

    發(fā)布:2025/3/13 0:30:1組卷:31引用:1難度:0.5
  • 85.古詩賞析《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聲。
    (1)“萬籟”的意思是
     

    (2)文章內容填空。
    ①描寫破山寺后禪院清幽環(huán)境的詩句是
     

    ②表現(xiàn)詩人尋求與自然交融的心境的詩句是
     

    ③尾聯(lián)“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聲。”是否矛盾,為什么?
     

    (3)這是一首
     
    詩,表達了
     

    發(fā)布:2025/3/13 0:30:1組卷:19引用:1難度:0.6
  • 86.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跡般地變紅了。(縮句)

    發(fā)布:2025/3/12 22:30:1組卷:11引用:2難度:0.7
  • 87.課外閱讀。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翻譯。
    ①待:
     
    ②凌云:
     

    (2)說說詩句的意思。
    自小刺頭深草里。
     

    時人不識凌云木。
     

    (3)這首小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
     

    本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請寫出兩首托物言志詩。
     

    發(fā)布:2025/3/12 22:30:1組卷:35引用:1難度:0.5
  • 88.仿照例句,用加點詞語寫句子。
    例: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能發(fā)現(xiàn)真理。
     

    發(fā)布:2025/3/12 22:30:1組卷:14引用:4難度:0.8
  • 89.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練習。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
     
    ,此不為
     
    ?”
          一兒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
     
    ?”孔子不能決也。
    (1)解釋下列字詞。
    ①及:
     
     ②探湯:
     

    (2)用現(xiàn)代漢語替第一個小孩兒說明他的理由。
     

    (3)兩個小孩兒各持己見,是因為第一個小孩兒是從
     
    的角度判斷的,第二個小孩兒是從
     
    的角度判斷的。
    A.觸覺
    B.視覺
    C.嗅覺
    D.聽覺
    (4)科學證明,兩個小孩兒的觀點都是錯的,因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與太陽看起來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時感受到的溫度無關?!翱鬃硬荒軟Q也”正應了《論語》中的名句
     
    。
    A.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發(fā)布:2025/3/12 22:0:1組卷:24引用:1難度:0.8
  • 90.她總是不得不用計算器來做作業(yè)和試卷。(變成肯定句)
     

    發(fā)布:2025/3/12 22:0:1組卷:10引用:2難度:0.7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