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原創(chuàng)
![]() |
中考備考、熱點專題、命題分析、模擬訓練
瀏覽次數(shù):2152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中考模擬
分類匯編
專項突破
瀏覽次數(shù):2658
更新:2025年04月28日
|
2881.小語同學閱讀《紅星照耀中國》后對“長征精神”略有感悟,請你圍繞他摘抄的三則材料,具體說說長征精神有哪些內(nèi)涵。
【甲】但是這里卻有這個“老狗”,年方17,實際上看上去像14歲,他走了這次長征,并不把他當一回事。他說如果紅軍要再長征兩萬五千里,他就準備再走兩萬五千里。
【乙】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5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24條河流,經(jīng)過12個省份。
【丙】插圖發(fā)布:2024/12/14 0:0:2組卷:51引用:3難度:0.5288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自河南經(jīng)亂
白居易 自河南經(jīng)亂,關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①散作九秋②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注釋】①辭根:草木離開根部。②九秋:秋天。
(1)對本首詩歌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主要反映了戰(zhàn)亂年代中家人離散的痛苦現(xiàn)實。
B.本詩揭露了田園荒蕪,百姓挨餓受凍的社會現(xiàn)實。
C.本詩嘲諷了朝廷的腐敗無能,以至于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
D.本詩表達了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的人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對他們的同情。
(2)從修辭的角度,簡述你對詩歌頸聯(lián)的理解。
(3)本詩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寫出了戰(zhàn)亂年代時人們的生活思想狀況。請分析“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分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發(fā)布:2024/12/13 23:30:2組卷:99引用:3難度:0.72883.下面對《鄉(xiāng)愁》一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3 23:30:2組卷:336引用:7難度:0.92884.閱讀《回憶我的母親》(節(jié)選),完成問題。
①中國革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我的思想也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當我發(fā)現(xiàn)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時,我便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大革命失敗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絕了。母親就靠那三十畝地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箲?zhàn)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yè),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里過著勤苦的農(nóng)婦生活。七年中間,我曾寄回幾百元錢和幾張自己的照片給母親。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去年收到侄兒的來信說:“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歲,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飲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見你一面,聊敘別后情景?!钡耀I身于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
②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chǎn)。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年老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br /> ③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我在家庭中已經(jīng)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④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chǎn)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chǎn)。
⑤母親現(xiàn)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xù)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⑥愿母親在地下安息!
(1)簡要概括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
(2)請品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但我獻身于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
(3)聯(lián)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母親是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
(4)選文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何作用?發(fā)布:2024/12/13 23:0:1組卷:84引用:2難度:0.72885.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詩中有畫不是圖 ①我們常用“詩中有畫”來形容那些形象生動的詩句。于是,有人喜歡輔以圖片來幫助理解詩歌。例如,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配上廬山瀑布的圖片,把凝練的詩向具體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實上,這樣做的后果是,我們可能滯于膚淺,不能切實有效地理解詩作。這里,我們或許錯誤地理解了“詩中有畫”的本意。因為,詩中有畫,強調(diào)的是一首詩自成的藝術境界。
②詩中有畫,源自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理解。從“詩中有畫”一語的出處來看,蘇東坡在評價王維的作品(《藍田煙雨圖》時說:“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谧置媪x上,蘇軾的確是形容王維的詩繪聲繪色,吟罷讓人置身畫中。但實際上,蘇軾眼中的畫不是西方繪畫,更不是我們?nèi)粘E臄z的照片,而是我們傳統(tǒng)的中國畫。中國古典詩歌與中國傳統(tǒng)畫在氣質(zhì)、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們都承載著中國人的審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注重的是精神、內(nèi)蘊、風骨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下,無論是詩中還是畫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氣韻的??梢?,詩中的“畫”,不僅在于見“形”,更在于見“意”。
③詩中有畫,源自對詩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談的是古典詩,再來看現(xiàn)代詩中的“畫”:閱讀《再別康橋》這首詩時,我們會用“繪畫美”來形容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這本身沒有問題。但詩中所寫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著詩人特別的情感,這是多么真實、精美的圖片都無法取代的。因為詩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謂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是心與物的融合與統(tǒng)一。這些意象的交織,共同構成了康河河畔靜謐秀美的風光,同時蘊含著詩人對景物的陶醉、對人生理想的逐夢和對離別時分的留戀。即便是單一的意象,也遠遠超越圖片的信息量。在這首詩中,由多個意象共同構成的動人意境,其表達效果,圖片就更難以企及了。
④為什么一樣的廬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會寫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李白看到了,會寫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張繼看到了,會寫成“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我們看了,卻往往想到的是舉起相機或手機來拍照。如果我們不能從景物中見情、見理、見精神,或者通俗點講就是“不走心”,那我們的詩心就永遠不能喚醒。
⑤綜上所述,當我們說“詩中有畫”,是說這首詩具有自成的藝術境界,而不是說,我們看到詩就看到了真實的景物。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閱讀選文第②段,理清論證思路,補全表格。提出觀點 A 分析論述 從“詩中有畫”的出處,分析出蘇東坡所說的畫應指傳統(tǒng)的中國畫。 B 得出結論 C
(4)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詩歌承載著中國人的審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蘊含詩人特別情感的形象。
C.《再別康橋》是一首具有“繪畫美”藝術特色的現(xiàn)代詩歌
D.面對著廬山瀑布,李白和張繼有著完全相同的體驗和感受。發(fā)布:2024/12/13 22:30:1組卷:33引用:3難度:0.72886.古詩閱讀,完成下列各題。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直”“圓”的妙處。
(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點題,交代地點和事由,表現(xiàn)了關塞迢迢,山高路遠,烘托了孤寂心境。
B.頷聯(lián)“征蓬”“歸雁”的意象,或是實寫所見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詩采用“起承轉合”的結構,布局精巧;頷聯(lián)采用對仗的手法,韻律和諧。
D.“候騎”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現(xiàn)了邊塞將士對詩人的歡迎,讓人倍感溫暖。發(fā)布:2024/12/13 22:30:1組卷:207引用:10難度:0.62887.下列詞語的書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13 22:30:1組卷:328引用:2難度:0.92888.下列有關名著內(nèi)容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3 22:30:1組卷:99引用:3難度:0.92889.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為慶祝這一文化節(jié)日,學校決定以“書香滿校園,共享讀書樂”為主題開展一次讀書活動。請你隨我們到下列站點參加活動。
【留言欄】
(1)在讀書心得欄里小華寫下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留言。請你也摘錄一則關于讀書的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設計活動】
(2)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行離不開合理的安排,語文老師已設計好了兩種活動形式,請你幫他(她)再設計兩個。
活動一:舉辦“我的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 活動二:舉辦“走進名著”讀書報告會
活動三:
活動四:
【仿寫表達】
(3)談到讀書的作用時,大家各抒己見,請仿照畫線句在橫線上寫一句話,表達你對讀書作用的認識。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讀書,讓我們體驗生活的樂趣;發(fā)布:2024/12/13 22:0:1組卷:352引用:4難度:0.72890.根據(jù)對話情境,完成(1)-(3)小題。
2010年版《三國演義》近日在各大電視臺播放正酣,引起觀眾的熱議。
觀眾甲:新版《三國演義》真好看。諸葛亮帥呆了,曹操也很有現(xiàn)代感,陸毅、何潤東、陳好、陳建斌都是我喜眾的演員,比看偶像劇還過癮呢!十多年前那一版哪,演員不好看,臺詞還文縐縐的,看得真費勁。拍名著就要讓普通百姓都想看愛看嘛。
觀眾乙:什么新版?我覺得簡直是糟蹋經(jīng)典名著。別的且不提,曹操還沒死就整天左一個“魏國”右一個“魏國”,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曹魏篡漢那可是在曹操死后,曹丕干的。這編劇整一個是沒學過歷史的。我覺得還是1994年版的《三國演義》拍得經(jīng)典。
觀眾丙:我覺得翻拍名著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忠實于原著,一種是大膽改編原著。不管哪種形式,只要大家認可,我覺得都可以。老版《三國演義》確實是經(jīng)典,新版《三國演義》雖將名著娛樂化,但收視率也不錯嘛。
觀眾?。骸?br />(1)觀眾甲、觀眾乙和觀眾丙爭論的焦點是:
A.哪一版《三國演義》的翻拍更忠實于歷史。
B.討論《三國演義》怎樣翻拍會更好。
C.比較新舊版《三國演義》演員的優(yōu)劣。
(2)下面說法與觀眾乙的觀點不相符的一項是:
A.乙認為翻拍名著應符合史實。
B.乙喜歡舊版的《三國演義》。
C.乙希望新版《三國演義》的編劇是個歷史學家。
(3)假如你是觀眾丁,你會發(fā)表怎樣的看法?請將你的理由說清楚。發(fā)布:2024/12/13 21:0:2組卷:45引用:4難度: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