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平谷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7分。

  • 1.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
    ??民間文學作品大部分產(chǎn)生于農(nóng)耕文明時期,由于它與今天的生活存在很大的距離,隨著傳承環(huán)境的改變和傳承人的不斷減少,難以傳承下去。因此,在二十一世紀初設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時,民間文學被列為第一類。也就是說,很多民間文學作品已經(jīng)或即將成為遺產(chǎn),需要進行保護。由于民間文學作品是民眾自發(fā)的、自娛自樂的精神生活的結晶,基本不產(chǎn)生直接的經(jīng)濟效益,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民間文學類非遺的保護是難度最大的。
    ??隨著社會的急劇轉型和新型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民間文學作品的“消亡”速度超出人們的想象。2002年我們到寧波高橋鎮(zhèn)梁山伯廟調查“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時,許多人已經(jīng)不能完整地講述“梁祝傳說”,而且講述的傳說情節(jié)大多來自越劇和電影;去年到上海青浦區(qū)進行“淀山湖民間傳說”調查,發(fā)現(xiàn)能夠較為完整講述一個或幾個淀山湖傳說的人已經(jīng)非常少見了,而且能夠講述的年齡均在60歲以上。因此,搶救性的搜集整理仍然是民間文學類非遺保護的當務之急。之前對民間文學類非遺作品的搜集整理雖然已經(jīng)花了大力氣,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主要關注一些著名的作品,而對普通的作品較為忽視,搜集整理不夠全面,沒有進行文字化保護,因此遺漏較多;二是只關注把口述作品文字化,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講述時的錄音、錄像因條件所限很少進行,講述人、演唱者的情況也很少介紹,因此,在當下應該抓緊彌補作品立體記錄的缺陷,電子化地記錄民間文學作品講、唱的全貌,使它得到長久的保存。
    ??民間文學作品的載體是口頭語言,它們是在一定的場合中講、唱的。傳統(tǒng)的“傳承場”往往與民眾的生產(chǎn)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自發(fā)形成的。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傳承,各地都形成了基本固定的“傳承場”,如廟會廣場、歌場、婚喪現(xiàn)場、勞作時的田間地頭、休閑時的橋頭等。這些“傳承場”不僅是民間文學作品講、唱的場所,也是故事家、歌手鍛煉演述能力的地方,新的傳承人也在不斷聽唱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傳統(tǒng)的“傳承場”逐漸萎縮乃至消失。任何活態(tài)的民間文學作品傳承都離不開“傳承場”,傳承人的養(yǎng)育也離不開“傳承場”。從現(xiàn)實情況看,傳統(tǒng)“傳承場”的萎縮是不能逆轉的事實,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如果要讓民間文學類非遺作品能夠活態(tài)傳承,重塑“傳承場”是關鍵的一環(huán)。
    ??自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開展以來,各級政府部門都高度重視對非遺的活態(tài)傳承,主要是采用培訓的方式:一是進中小學課堂,希望通過學校教育來培養(yǎng)傳承人;二是文化主管部門如群眾藝術館、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舉辦培訓班;三是非遺傳承人招收徒弟。這些培養(yǎng)措施對于普及、宣傳當?shù)氐姆俏镔|文化遺產(chǎn)項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事實證明這種脫離“傳承場”的培養(yǎng)模式,從傳承人培養(yǎng)的角度而言效果都不太理想。因為這種方式是“魚缸里養(yǎng)魚”,違背了民間文學傳承人自然天成的養(yǎng)成規(guī)律。那么,該怎樣重塑有效的“傳承場”呢?我們是否可以在“傳承場”的“再生”方面做些努力呢?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大背景下,一些廟會、傳統(tǒng)儀式、歌會陸續(xù)得以恢復,在一定程度上為民間文學作品提供了演述的場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浙江省嘉善縣劉王廟廟會,每年自發(fā)參與的贊神歌歌班達十幾班,分別在廟宇的東西廂房、廟外水面的船上或是廟外租借的農(nóng)家演唱。由此可見,有些帶有信仰色彩的民間文學“傳承場”可以自發(fā)恢復。有些“傳承場”不可能再恢復,但可以采用“移植”的方法,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民間文學“傳承場”。如同是嘉善縣的夏墓蕩賽歌情境,時至今日,已不可能再恢復,但這種賽歌、對歌的形式可以引入民眾生活以及新的民俗活動中。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視恢復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廟會等,但總體內容不夠豐富,充分運用當?shù)氐拿耖g文學資源,哪怕是采用“借用”“組合”的形式,都可以充實活動的內涵,同時也可以促進民間文學類非遺的活態(tài)傳承。
    ??近些年來,各地都在嘗試運用民間文學類非遺作品的形式或某些元素為今天的社會服務,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依靠活化利用,取得了一些經(jīng)驗,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一,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親子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2012年由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共同策劃創(chuàng)辦的“上海故事匯”,截至目前,已堅持了十年,每個場次聽眾有增無減??梢?,在社區(qū)文體中心、鄉(xiāng)村文化禮堂中引入民間文學演述內容,應該說是具有廣闊前景的。其二,與旅游結合。在旅游開發(fā)的過程中,民間文學類非遺作品應該是一種非常好的旅游資源,因為民間文學作品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僅能為旅游增加文化內涵,而且有些風物傳說能賦予實物以意義,增添旅游的趣味性。一些旅游景點為了吸引游客,往往組織各種各樣的民俗“表演”,包括民間文學作品的演述。如在紹興、周莊的游船上船工會唱當?shù)氐拿窀?,收取一些費用。其三,創(chuàng)新產(chǎn)品開發(fā)。創(chuàng)新是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利用民間文學類非遺作為創(chuàng)新的資源或源泉應是途徑之一。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葫蘆娃》《寶蓮燈》等作品,就是當時上海美術制片廠的一批導演運用民間文學資源創(chuàng)作的。如今風靡全世界的《花木蘭》《功夫熊貓》也是根據(jù)中國民間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將民間文學類非遺作品的元素與現(xiàn)代生活結合、運用高科技的手段進行重新開發(fā),無疑具有廣闊的前景。
    (選自鄭土有的相關文章,有刪改)(1)依據(jù)材料,下列對“民間文學作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多出現(xiàn)于農(nóng)耕文明時期
    B.能帶來很高的經(jīng)濟效益
    C.消亡速度出乎人們意料
    D.以口頭語形式進行講唱
    (2)依據(jù)材料,下列對傳統(tǒng)“傳承場”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民間自發(fā)形成
    B.場地基本上固定
    C.培養(yǎng)新人的場所
    D.已完全消失殆盡
    (3)已有百年歷史的京韻大鼓形成于京津兩地,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需要培養(yǎng)傳承人。依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做法最佳的一項是
     

    A.興建專門學校,群體培養(yǎng)
    B.辦多種培訓班,定期培養(yǎng)
    C.指定各傳承人,收徒培養(yǎng)
    D.提供演述場所,天然養(yǎng)成
    (4)依據(jù)材料,下列對“民間文學類非遺”保護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難度大,但刻不容緩
    B.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支持
    C.大膽創(chuàng)新才是唯一途徑
    D.借助高科技手段再開發(fā)
    (5)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民間文學的遺產(chǎn)化保護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組卷:9引用:1難度:0.6

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29分。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傳是樓記
    汪琬
    ??昆山徐健蓭先生,筑樓于所居之后,七楹。間命工斫木為櫥,貯書若干萬卷,區(qū)為經(jīng)史子集四種。經(jīng)則傳注義疏之書附焉,史則日錄、家乘、山經(jīng)、野史之書附,子則附以卜筮、醫(yī)藥之書,集則附以樂府、詩余之書。凡為櫥者七十有二,部居類匯,各其次,素標緗帙,啟鑰燦然。
    ??于是先生召諸子登斯樓而詔之曰:“吾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蓋嘗慨夫為人之父祖者,每欲傳其土田貨財,而子孫未必能世富也;欲傳其金玉珍玩、鼎葬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寶也;欲傳其園池臺榭、舞歌輿馬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娛樂也。吾方以此為鑒。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遂名其樓為“傳是”,而問記于琬。琬衰病不及為,則先生屢書督之,最后復于先生曰:
    ??“甚矣,書之多厄也!由漢氏以來,人主往往重官賞以購之,其下名公貴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親操翰墨,及分命筆吏以繕錄之。然且裒聚未幾,而輒至于散佚,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琬謂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勿守,猶勿藏也;守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佔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
    ??“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于性命而極于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書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蓭先生既出其所得于書者,上為天子之所器重,次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是以潤色大業(yè),對揚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訓敕其子姓,俾后先躋巍科、取膴仕,翕然有名于當世,琬然后喟太息,以為讀書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雖傳諸子孫世世,何不可有?”
    (選自《堯峰文鈔》,有刪改)
    注釋:①斝,古代盛酒的器具。②呻佔,誦讀。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楹 凡:共
    B.琬謂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 顧:回頭看
    C.根柢于性命而極于事功 究:最終
    D.是以潤色大業(yè) 藉:同“借”,借助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野史之書附 琬然后喟太息
    B.各其次 而又推之訓敕其子姓
    C.舞歌輿馬 何不可
    D.守弗讀 或口與躬違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素標緗帙,啟鑰燦然
    (都是)白色的標簽,淺黃的封套,打開櫥門,燦然在目
    B.而又未必能世寶也
    而子孫又不一定能夠當做傳世之寶
    C.與弗讀奚以異哉
    同不讀書又有什么不同呢
    D.以為讀書之益弘矣哉
    以為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大了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第一段介紹了藏書樓的建造規(guī)模大,藏書豐富,布置井然有序。
    B.第二段點明建樓目的及得名緣由,表明官府對民間藏書的重視。
    C.第三段重在議論,逐層展開觀點,點明藏、守、讀之間的關系。
    D.本文駢散夾雜,語言婉轉含蓄,幾組長排比,增強了行文氣勢。
    (5)將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吾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
    ②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
    (6)如何成為一個“善讀書者”,作者提出了具體做法。請你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并解說。

    組卷:17引用:1難度:0.9

(二)根據(jù)要求,完成問題。(共6分)

  • 3.閱讀《論語》三則,回答問題。
    ??①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薄独锶省?br />??②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薄妒龆?br />??③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br />??“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薄蛾栘洝?br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聞義不能
     

    (2)解釋畫線句子的意思。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3)結合這三則《論語》,簡要概括孔子認為可以通過什么途徑達到“仁”的境界。

    組卷:5引用:1難度:0.6

三、本大題共2小題,共17分。

  • 4.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問題。
    浣溪沙
    姜夔
    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注釋:①此詞作于除夕前五日。吳松:今上海一帶,距詞人家杭州已近。②亞:接近。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首句寫大雁穿越濃云南飛,因緊張膽怯,而不敢啼叫。
    B.“畫船”句寫詞人乘雕畫美麗圖案的船,經(jīng)過石塘西。
    C.“打頭”句寫風高浪急時,詞人逆水行舟,性命堪憂。
    D.“春浦”句寫河岸上已漸生一層嫩綠,眼前春意盎然。
    (2)詞的下闋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3)有人說“情隨景變”是本詞的特色,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25引用:1難度:0.6

六、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 12.請以“你溫暖了我的視線”為開頭,續(xù)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
          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不少于150字。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3.作文。
    ??2022年11月29日,航天員鄧清明和隊友一起出征,執(zhí)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鄧清明就已經(jīng)是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這批航天員中,8人已“飛天”,5人光榮退役,鄧清明是唯一一名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xiàn)役航天員。
    ??20年間,鄧清明4次入選備份乘組,卻4次與“飛天”失之交臂。但是,不管飛天夢想有多遙遠,他從未放棄,始終堅持著高強度的訓練,為夢想而不懈奮斗?!把鐾强帐俏叶嗄瓴蛔兊淖藙荩彩俏矣啦环艞壍淖非?。”鄧清明說,“機會從來都是留給始終準備著的人的,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征時還沒有準備好?!?br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

    組卷:13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