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考物理二模反饋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9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57分)
-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106引用:1難度:0.7 -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129引用:1難度:0.6 -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177引用:1難度:0.3 -
4.如圖1所示為小明在玩蹦床的情景,其中A位置表示床面未受壓力時的平衡位置,B位置是他從最高點直立下落的過程中腳壓床面所到達的最低位置。若床面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空氣阻力及床面的質量均可忽略不計,將小明看成質點,對于他從最高點下落到最低點的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00引用:1難度:0.5 -
5.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輕彈簧上,如圖所示。在A點物體開始與彈簧接觸,到B點時,物體速度為零,然后被彈回,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51引用:6難度:0.7 -
6.一粒鋼珠從靜止狀態(tài)開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過程稱為過程Ⅰ,進入泥潭直到停住的過程稱為過程Ⅱ,則( ?。?/h2>
組卷:324引用:36難度:0.5 -
7.為了演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的現(xiàn)象,老師做了這樣的演示實驗:如圖所示,鋁制水平橫梁兩端各固定一個鋁環(huán),其中環(huán)A是閉合的,環(huán)B是斷開的,橫梁可以繞中間的支點在水平面內轉動。當裝置靜止不動時,用一磁鐵的N極去接近A環(huán),發(fā)現(xiàn)A環(huán)繞支點沿順時針(俯視)方向轉動。若不考慮由于空氣流動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311引用:2難度:0.5 -
8.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速度為1.0m/s,t=0時波形如圖甲所示,此時質點a位于波峰,質點c位于波谷,質點b、d位于平衡位置。圖乙是波上質點b的振動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63引用:1難度:0.5 -
9.一貨箱隨豎直升降機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4所示,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81引用:1難度:0.8
三、解答題
-
27.如圖所示為簡化的直流電動機模型,固定于水平面的兩根平行金屬導軌,處于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在兩導軌的左端通過開關連接一電源。一根導體棒MN放置在導軌上,導體棒與導軌間的阻力恒定且不為0.閉合開關S后,導體棒由靜止開始運動,運動過程中切割磁感線產(chǎn)生動生電動勢,該電動勢總要削弱電源電動勢的作用,我們把這個電動勢稱為反電動勢E反.若導體棒運動過程中始終與導軌垂直且接觸良好,此“電動機模型”穩(wěn)定運行時通過導體棒的電流為I.請證明此“電動機模型”穩(wěn)定運行時的機械功率為P機=IE反。
組卷:79引用:1難度:0.6 -
28.太陽中心的“核反應區(qū)”不斷地發(fā)生著輕核聚變反應,這是太陽輻射出能量的源泉。已知太陽向外輻射能量的總功率為P1,太陽中心到火星中心的距離為L,火星的半徑為r,且r遠遠小于L.火星大氣層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太陽輻射在傳播過程中的能量損失,以及其他天體和宇宙空間的輻射均可忽略不計。
(1)太陽中心的典型輕核聚變反應是4個質子(H)聚變成1個氦原子核(11He)同時產(chǎn)生2個正電子(42e),寫出該聚變反應方程。01
(2)求在時間t內,火星接收來自太陽輻射的總能量E火。
(3)自然界中的物體會不斷地向外輻射電磁波,同時也會吸收由其他物體輻射來的電磁波,當輻射和吸收平衡時,物體的溫度保持不變。如果某物體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fā)生反射,這種物體就稱為黑體。已知單位時間內從黑體表面單位面積輻射的電磁波的能量I與黑體表面熱力學溫度T的4次方成正比,即I=σT4,其中σ為已知常量。
①若將火星看成表面溫度相同的黑體,求輻射和吸收達到平衡時,其表面平均溫度T火的表達式;
②太陽輻射電磁波的能量來源于如圖甲所示的太陽中心的“核反應區(qū)”?!昂朔磻獏^(qū)”產(chǎn)生的電磁波在向太陽表面?zhèn)鞑サ倪^程中,會不斷被太陽的其他部分吸收,然后再輻射出頻率更低的電磁波。為了研究“核反應區(qū)”的溫度,某同學建立如下簡化模型:如圖乙所示,將“核反應區(qū)”到太陽表面的區(qū)域視為由很多個“薄球殼層”組成,第1“薄球殼層”的外表面為太陽表面;各“薄球殼層”的內、外表面都同時分別向相鄰內“薄球殼層”和外“薄球殼層”均勻輻射功率相等的電磁波(第1“薄球殼層”的外表面向太空輻射電磁波,最內側的“薄球殼層”的內表面向“核反應區(qū)”輻射電磁波),如圖丙所示;“核反應區(qū)”產(chǎn)生的電磁波的能量依次穿過各“薄球殼層”到達太陽的表面,每個“薄球殼層”都視為黑體,且輻射和吸收電磁波的能量已達到平衡,所以各“薄球殼層”的溫度均勻且恒定。
已知“核反應區(qū)”的半徑與太陽半徑之比約為R:R0=1:4,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T0=6×103K,所構想的薄球殼層數(shù)N=1.0×1012.據(jù)此模型,估算“核反應區(qū)”的溫度T的值,并指出該模型的主要缺點。組卷:118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