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河北省永年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入發(fā)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人工智能開放創(chuàng)新平臺、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驗區(qū)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利用有利契機,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文社會影響研究,建設具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建設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是大勢所趨??萍歼M步使得生產力得以飛速發(fā)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兩極分化、社會摩擦、生態(tài)破壞等負面影響也一直縈繞難散。英國著名科學家貝爾納在《科學的社會功能》中指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本身既為我們揭開了改善人類生活的前景,也為我們開辟了毀滅人類的可能性?!迸c傳統(tǒng)科技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夠具有和人一樣進行思考和決策的能力。然而,當人工智能開始替代人類進行思考與決策時,它們能否像人類一樣,在理性之上兼顧感性認知,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顧及倫理、價值觀、情感和文化,這正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并能夠建立起燦爛文明的核心因素。一個有人文溫度的人工智能社會,不僅要擁有更加高效的生產力,也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空間,更加包容和諧的人文關懷,這需要我們構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溫度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消解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中的隱憂。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防患于未然,應對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巨大沖擊,積極倡導建立負責任的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價值體系,在人工智能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階段以及后續(xù)技術全生命周期,加強對科技創(chuàng)新過程中倫理問題的關注和控制,避免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英國科學家斯蒂芬?霍金和美國創(chuàng)新企業(yè)家埃隆?馬斯克都曾不斷發(fā)出對人工智能威脅的警告。霍金認為,人工智能會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幸的是,也可能會是最后的重大事件”。馬斯克也指出人工智能之險尤甚于核武器。他們普遍擔心具有人類決策能力的機器人最終將擺脫人類的控制,反過來奴役人類。電影《流浪地球》里,宇航員懷疑國際空間站控制系統(tǒng)叛逃的情節(jié),就反映了我們可能面臨的這種隱患。科技研發(fā)的同時,要加強人工智能的社會影響機理、規(guī)律與趨勢研究,完善和強化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社會政策體系。同時還要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角度,促進與新興技術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實現(xiàn)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融共振,才能從根本上消解人工智能發(fā)展中的隱憂。
深入開展社會實驗研究,提升智能社會認知水平。社會實驗是種典型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以現(xiàn)實情境下的人、組織作為研究對象所開展的研究活動,目的在于通過某些社會、政治過程或技術變革導致的近似于理想實驗的場景來研究社會科學的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創(chuàng)新產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在深刻改變人類物質生產體系的同時,也將對人類行為和社會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為開展智能化時代的社會實驗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場景。在不對人類社會造成較大規(guī)模影響的情況下,開展長周期、寬領域、多學科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有助于我們從小切入,準確識別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挑戰(zhàn)和沖擊,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社會影響特征與態(tài)勢,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時代社會演進的規(guī)律。
面對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的新態(tài)勢,我們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引領世界人工智能發(fā)展新潮流,建設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
(改編自蘇竣、黃萃《探索人工智能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材料二: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社會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應與法制建設同步。2018年9月1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與法治”高端研討會在上??茖W會堂舉行,發(fā)布了《人工智能與未來法治構建上海倡議》,強調加強人工智能的研發(fā),構建精準化人工智能辦案系統(tǒng),建立人機互動系統(tǒng),實現(xiàn)人工智能應用宣傳及培訓評估機制,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在法院等司法領域進一步運用的相關措施,以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抓住機遇,跟上時代的步伐,主動作為,準確把握司法規(guī)律與人工智能特征的結合,積極拓展司法應用的空間,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司法,推進司法本身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
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同時存在著風險,北京優(yōu)炫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趙春學特別關注我國AI數(shù)據(jù)安全技術發(fā)展與法律保障。他指出,AI數(shù)據(jù)安全風險越來越大。首先,管理風險越來越大。存在違規(guī)使用數(shù)據(jù)以及數(shù)據(jù)泄露,互聯(lián)網+等第三方APP接入數(shù)據(jù)保護,數(shù)據(jù)分權管理,數(shù)據(jù)分級管理等風險。其次,技術風險越來越大。面對新的AI數(shù)據(jù)安全威脅,傳統(tǒng)安全技術顯得滯后,傳統(tǒng)網安設備很難應對操作系統(tǒng)漏洞、應用系統(tǒng)漏洞、數(shù)據(jù)庫漏洞、硬件芯片漏洞、數(shù)據(jù)共享需求膨脹等威脅。因此,急需法律保障促進AI數(shù)據(jù)安全技術加速發(fā)展,加強人工智能發(fā)展與法治的前瞻性研究,積極構建人工智能未來法治體系,用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高效的產業(yè),給人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改編自嚴劍漪《人工智能與未來法治構建》)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像人一樣進行思考和決策的能力,它們在擁有理性認知的同時,也能夠感知人類的情感需求。
B.更加高效的生產力,更加豐富的精神空間,更加包容和諧的人文關懷,是具有人文溫度的人工智能社會的必備要素。
C.人類社會逐漸進入人工智能的新時代,要想深刻把握社會的演進規(guī)律,需要針對某個學科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
D.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法治建設最有效的做法是主動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領域的應用宣傳及培訓評估機制。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中的有利契機,在發(fā)展中加強人文社會影響研究,建設具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意義深遠。
B.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我們應該構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溫度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C.相關人士對人工智能密切關注,其中斯蒂芬?霍金以及埃隆?馬斯克都曾對人工智能的威脅發(fā)出過警告。
D.以現(xiàn)實情境下的人、組織作為研究對象所開展的研究活動,為開展智能化時代的社會實驗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場景。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一項是
A.小張利用語音啟動家庭影院
B.小王和他的同事在網上下棋
C.小趙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出行
D.某單位用人臉識別系統(tǒng)考勤
(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5)人工智能在技術研發(fā)上存在隱患,人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消解?請結合文本概括并簡要說明。組卷:13引用:7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蠟條人家
安 寧
秋天的時候,種植蠟條的人家,早早就和父親聯(lián)系,定在某一天,用大卡車將父親一年編筐所需的蠟條,全拉了來。
雖然編筐這門手藝,不能讓我們家大富大貴,但至少可以補貼點零花錢。在暫時尋不到別的更合適的行當之前,父親也就像種莊稼一樣,一年年收購滿院子的蠟條,浸泡之后,再反復風干,才開始讓這些蠟條派上編筐的用場。
差不多,新的蠟條要存放半年,父親才會將它們挑選出來使用。這是父親的第二職業(yè),基本上,只要忙完地里的活計,他就會在院子里打掃出一片空地,而后將編筐的工具--擺出來,開始像一只螞蟻一樣勤奮地工作。
但凡經過父親的手,蠟條就變得溫順起來,想讓它們怎么舞蹈就怎么舞蹈,甚至可以像柳條一樣柔軟無骨。父親不僅僅會編小巧美觀的馱筐、蘋果簍、提籃,還會一個人完成兩三米高的龐然大物--酒海①。
冬天,村里的女人們熱火朝天地忙著編席子,父親則將蠟條嫻熟地掌控在雙手之中。只不過,這時候父親的戰(zhàn)場,變成了室內。室內當然因此變得很是擁擠。就連我寫作業(yè),都沒了陣地,只能搬到昏暗的臥室,打開電燈,奮筆疾書。透過房間的窗戶,我可以看到父親的影子落在墻壁上。那影子夾雜在舞動的蠟條之中,雖然瘦削,卻有不怒而威的力量感。我覺父親即便老了,也一定像粗壯的蠟條一樣,嗖的一聲抽下去,就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條深深的印記。蠟條在燈下的堂屋里,明顯有些施展不開手腳,于是它們時而碰到了燈泡,讓滿屋子都是飛旋的人影;時而落在水缸沿壁上,發(fā)出清脆又寂寥的響聲;時而將繩條上的毛巾扯了下來,又甩到洗臉盆里。父親盡力收攏它們的“手腳”,無奈蠟條太長,房間又太小,總也無法使它們馴服。
母親大約也覺得自己礙腳,收拾完家務后,就悄無聲息地躲到隔壁房間里去做針線活。于是整個堂屋的燈下,就只剩了父親一個人。他會打開收音機,聽單田芳的評書。一場聽完,一個駝筐,也就編完了三分之一。母親這時候才走出來,收拾父親折騰出的滿地狼藉。
我側耳傾聽,院子里靜悄悄的,夜色籠罩了日間所有的喧嘩。干冷的天氣里,一切都被凍住了,并泛著慘白的霜。只有父親的咳嗽聲,一下下地撞擊著夜色的邊緣。
冬季漫長無邊,母親自然也不會閑著。幾乎每天,她都會幫父親用特制的劈蠟條工具,將一根蠟條,從根部劈成兩根或者三根。新劈開的蠟條,泛著新鮮的白色光澤,似乎還能看到它們在田地里沐風帶雨的生動姿態(tài)。
父親總會將劈好的蠟條和無須劈開的蠟條,巧妙編進簍筐里去,讓成品看起來色彩豐富而又不凌亂。每根端條的根部,都會被削尖,方便插入像士兵一樣排好方隊的其他蠟條隊伍里去。母親做起這些來,儼然是父親最好的學徒,熟練到無須父親開口,就能完成他所有的要求,知道今天要編的物什,大概需要多少根蠟條;其中有多少是粗的,可以用來打底或者作為“頂梁柱”;又有多少是血管一樣,細細游走在其軀體中的。他們一個編織,一個修剪,配合非常默契。平日經常爭吵的兩個人,唯獨在這件事上,從未有過矛盾。父親將編筐當成藝術品一樣去打理,母親也恰好將其看成織毛衣或者納鞋底一樣的細活,基于同樣的態(tài)度,兩個人便有了“打敗天下無敵手”般同心協(xié)力作戰(zhàn)的姿態(tài)。
這看上去頗有些動人的姿態(tài),讓我在冬天會覺得日子不那么難熬。甚至,有時聽見父母輕聲絮叨家長里短,燉著白豆腐的鍋里發(fā)出咕咚咕咚的響聲,或者母親幫父親用力扳蠟條時喉嚨里發(fā)出的輕微聲音時,我還會覺得感動。
那一刻,我完全原諒了父親拿著一根蠟條,將我和姐姐追得滿院子跑時的冷酷無情。我的臉微微發(fā)燙,好像爐火太旺了。窗外是靜寂無人的冰天雪地,而房間里的一切,卻被燃燒得近乎透明的炭,給烤得像一塊爐底的饅頭。一口咬下去,酥脆松軟,不由得你不心生歡喜。
[注]①酒海:一種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稱“海”。
鏈接:安寧,生于泰山腳下的青年作家,屢獲國內散文大獎。她的寫作中,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已經融入了血脈里,“鄉(xiāng)村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承載了我們對于美好家園的一種向往和回歸”“通過寫作,我發(fā)覺自己的根基,其實一直都停留在鄉(xiāng)村的泥土里,從未離開”。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標題既寫出了蠟條對農村人家的重要性,也暗含了農村人家對蠟條的質樸感情。
B.冬天連寫作業(yè)的我都要把地方讓給父親編織蠟條,說明農民謀生不易,顧不上孩子學習。
C.經常吵架的父親和母親唯獨在編蠟條上沒有矛盾,是因為他們對待勞動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
D.文章對編織蠟條細致入微的描寫,也是在塑造父親面對生活柔韌不屈的人物形象。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蠟條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前后照應,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思想主旨和情感脈絡明確集中。
B.第五段運用比喻、擬人、夸張、借代等手法,豐富生動,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C.本文恰切地運用兒童視角,展現(xiàn)出孩子天真視野中農活的童趣以及生活的本真面貌。
D.本文語言看似樸實無華,實則溫婉動人,筆觸細膩,在瑣碎的生活記錄中描摹出溫情的中國鄉(xiāng)村。
(3)作者安寧被評價為“在故鄉(xiāng)底子上繡花的山東女孩”,請結合文章和鏈接談談你對這句評價的理解。
(4)結尾說“不由得你不心生歡喜”,作者因何心生歡喜?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組卷:11引用:7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先時,郡人侯音反,眾數(shù)千人在山中為群盜,大為郡患。前太守收其黨與五百余人,表奏皆當死。豫悉見諸系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諸囚皆叩頭,愿自效,即相告語,群賊一朝解散,郡內清靜。
文帝初,北狄強盛,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jié)護烏丸校尉,牽招、解?并護鮮卑。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shù)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tǒng)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仇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為害滋深,宜救善討惡,示信眾狄。單將銳卒,深入虜庭,胡人眾多,鈔軍前后,斷截歸路。豫乃進軍,去虜十余里結屯營,多聚牛馬糞然之,從他道引去。胡見煙火不絕,以為尚在,去,行數(shù)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豫密嚴,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目往赴之。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噪而起兩頭俱發(fā)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景初末,增邑三百。正始初,遷使持節(jié)護匈奴中郎將,加振威將軍,領并州刺史。外胡聞其威名,相率來獻。州界寧肅,百姓懷之。征為衛(wèi)尉。屢乞遜位,太傅司馬宣王以為豫克壯,書喻未聽。豫書答曰:“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彼旃谭Q疾篤。豫清儉約素,賞賜皆散之將士。每胡、狄私遺,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貧匱。雖殊類,咸高豫節(jié)。嘉平六年,下詔褒揚,賜其家錢谷。
(節(jié)選自《三國志?卷二十六》)(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噪而起兩頭/俱發(fā)/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B.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噪而起/兩頭俱發(fā)/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C.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噪而起兩頭/俱發(fā)/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D.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噪而起/兩頭俱發(fā)/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狄,常指匈奴及鮮卑等長期在北方游牧的少數(shù)民族,與下文“胡人”所指相近。
B.持節(ji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zhí)符節(jié)。蘇武曾“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C.邑,指諸侯封賜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卿、大夫家族有統(tǒng)治權,但沒有世襲權。
D.漏盡,指刻漏已盡,表夜深或天將曉。與“漏斷”意相同,蘇軾有“漏斷人初靜”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豫寬仁愛人,寬恕當死囚徒。他在群盜被前太守判處死刑之后,安慰勸告死囚,指明悔過自新之路后遣散了他們,郡內從此安寧無事。
B.田豫智勇雙全,成功突圍殺敵。他在北狄內亂時,獨自率軍深入虜庭,被圍馬城時,設計迷惑敵人,最后出其不意,殺敵無數(shù)。
C.田豫居功不驕,堅決稱病請辭。他以威名治邊有功,得到重用,但他認為年過七十還不告老請辭,就是罪人,以此表明辭職的決心。
D.田豫清儉廉潔,家貧不貪錢物。他將獲得的賞賜分給將士們,將胡狄私下的饋贈,全都登記上交,從不私帶回家,得到一致認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仇敵,互相攻伐。
②屢乞遜位,太傅司馬宣王以為豫克壯,書喻未聽。
(5)田豫為什么出兵救助素利?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組卷:5引用:4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為統(tǒng)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4個專項規(guī)劃和8個地方實施規(guī)劃目前已正式印發(f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guī)劃體系正式形成?!皣野l(fā)展改革委聯(lián)合國家文物局、水利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分別編制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4個專項規(guī)劃,指導沿線省市編制了8個地方實施規(guī)劃?!睔W曉理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當日舉行的專題發(fā)布會上表示,這也意味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組卷:9引用:8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泵飨凇端{歌頭?重上井岡山》中的奇絕想象如今終于變成現(xiàn)實,“嫦娥五號”探測器時隔近半個世紀,即將重新為地球帶回月球上的“土特產”;“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突破萬米極限,為人類了解深海和全球環(huán)境貢獻了中國力量。這些歷史時刻的背后,藏著的卻是比人們所見還要艱難百倍的漫長摸索。然而有人說:“國家花這么多錢在看不到的地方,還不如用來建希望小學?!币灿腥苏f:“那都是科學家做的事,和我沒有什么關系?!?br /> 這些討論,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