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22課 《孟子》三章》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給下列字注音。
戚
粟
夫
畔組卷:33引用:1難度:0.9 -
2.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感知。
(1)讀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積累詞語,翻譯全文。組卷:24引用:1難度:0.5 -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是怎樣一步步論證中心論點的?
組卷:53引用:1難度:0.4 -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論證方面的特點是什么?
組卷:23引用:2難度:0.6 -
5.《富貴不能淫》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政治思想?
組卷:27引用:1難度:0.6
二、《富貴不能淫》
-
6.加點字注音。
公孫衍
丈夫之冠
富貴不能淫組卷:28引用:2難度:0.9 -
7.深入討論什么樣的人才是大丈夫,并舉例說明。
組卷:32引用:1難度:0.6 -
8.探究文章《富貴不能淫》主旨。
組卷:38引用:1難度:0.6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9.加點字注音。
畎畝
傅說
膠鬲
行拂
拂士
曾益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10.找出通假字并解釋。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組卷:40引用:1難度:0.7
四、鞏固訓(xùn)練
-
29.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br />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br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乙]蘇武牧羊 律①知武②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③,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選自《漢書?蘇武傳》)[注]①律:指衛(wèi)律,原是漢朝大臣,后投靠匈奴。②武:蘇武。③羝:公羊。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往之女家
②武既至海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②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
(3)你認為乙文中的蘇武是大丈夫嗎?請結(jié)合甲文談?wù)勀愕目捶ā?/h2>組卷:242引用:3難度:0.7 -
30.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下列各組加下劃線詞句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天時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聞秦時亂 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環(huán)二攻之而不勝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委而去之。
(3)依據(jù)全文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當?shù)囊豁検?
【甲】只要有規(guī)定的邊疆界線,有限要的山河,有強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鞏固國防,威懾天下。
【乙】使人們定居下來保證他們不遷徙,靠劃定邊界是不行的;鞏固國防靠山河的險峻是不行的;威懾天下靠武力強大是不行的。組卷:3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