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年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黃橋中學九年級(上)第一次物理獨立作業(yè)

發(fā)布:2024/11/6 0:30:2

一、選擇題(每題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24分)

  • 1.下列四個物理量中,哪個物理量的單位與其他物理量單位不相同( ?。?/h2>

    組卷:15引用:5難度:0.9
  • 2.在如圖的四種情境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h2>

    組卷:777引用:211難度:0.9
  • 3.下列關于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202引用:41難度:0.9
  • 4.下列四幅圖中,動能和勢能之間沒有發(fā)生相互轉(zhuǎn)化的是( ?。?/h2>

    組卷:774引用:20難度:0.7
  • 5.關于溫度、熱量、內(nèi)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55引用:6難度:0.7
  • 6.下列對常見物理量的估計不符合實際的是( ?。?/h2>

    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7.如圖,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拉著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A、B是球擺動過程中的最高點,C是最低點,不計空氣阻力。則(  )

    組卷:46引用:2難度:0.9
  • 8.圖為海風形成的示意圖,海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與海洋相比,陸地的(  )

    組卷:3440引用:39難度:0.9
  • 9.小文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兩種不同方式將同一貨物搬運到同一輛汽車上,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838引用:65難度:0.7
  • 10.甲物體的比熱容大于乙物體的比熱容,若( ?。?/h2>

    組卷:272引用:35難度:0.9

三、解答題(本題有8小題,共49分.解答24、25題時應寫出解題過程)

  • 31.小華猜想:動能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與物體的速度有關。因此。他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
    A.讓同一輛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比較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如圖甲所示)。
    B.讓不同質(zhì)量的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比較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如圖乙所示)。
    上述兩種實驗方案中:
    (1)A方案是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
    關系,若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越遠。
    (2)小華想用B方案探究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系。該方案是否合理?
    (A、合理/B、不合理)。理由是
    。
    (3)小紅完成實驗后想,本實驗中水平軌道能否是光滑的呢?請你幫小紅解決這個問題,你的結論是
    (A、能/B、不能),你的依據(jù)是

    (4)在實際實驗中,常常發(fā)現(xiàn)木塊會被推出木板外,導致無法記錄木塊移動的距離,在不添加實驗器材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操作,使其不再滑出木板,做法是:
    。

    組卷:62引用:9難度:0.5
  • 32.某同學在做“探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甲、乙兩種液體加熱,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物質(zhì) 次數(shù) 質(zhì)量m/kg 升高溫度Δt/℃ 加熱的時間t/min
    1 0.1 10 2
    2 0.2 10 4
    3 0.1 10 1
    4 0.2 10 2
    (1)實驗中記錄加熱時間的目的是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同種物質(zhì)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的多少物質(zhì)的
    有關。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質(zhì)量相等的不同物質(zhì),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
    (選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第1、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加熱時間相同,單位質(zhì)量的不同物質(zhì)升高的溫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
    (5)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選填“甲”或“乙”)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強。
    (6)該實驗采用的物理學研究方法是
    。

    組卷:276引用:1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