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青島六三新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聲音的秘密》2021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知識廣場

  • 1.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如流水聲、唱歌聲、鈴聲……歸納起來,聲音是由
     
    而產(chǎn)生的。

    組卷:1引用:3難度:0.7
  • 2.根據(jù)音叉、水、空氣等發(fā)聲時都在
     
    的現(xiàn)象,得出物體發(fā)聲時會
     
    的結(jié)論,就是在
     
    。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3.用力敲擊鼓面,蠟燭的火焰會熄滅,說明聲音具有
     
    。

    組卷:4引用:4難度:0.8
  • 4.聲音可以在
     
     
     
    中向
     
    傳播。

    組卷:11引用:9難度:0.7
  • 5.聲音有
     
    、
     
    之分。

    組卷:6引用:6難度:0.8
  • 6.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
     
    。

    組卷:11引用:19難度:0.7
  • 7.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彈撥,橡皮筋拉的緊,聲音就
     
    ,拉得松,聲音就
     
    ;當橡皮筋拉得一樣長短時,用力撥橡皮筋,聲音就
     
    ,輕輕撥,聲音就
     
    。

    組卷:29引用:13難度:0.8

二、判斷大廳

  • 8.物體即使不振動,也能發(fā)出聲音。
     
    (判斷對錯)

    組卷:26引用:16難度:0.8
  • 9.人的說話聲是由聲帶振動而產(chǎn)生的。
     
    (判斷對錯)

    組卷:10引用:6難度:0.8
  • 10.在我們的周圍充滿著各種聲音。
     
    (判斷對錯)

    組卷:1引用:4難度:0.7
  • 11.水里發(fā)出的聲音我們是不可能聽到的。
     
    (判斷對錯)

    組卷:91引用:23難度:0.8
  • 12.聲音不能在固體中傳播。
     
    (判斷對錯)

    組卷:5引用:14難度:0.8
  • 13.上課鈴響時,我們在校園各個角落都能聽到。
     
    (判斷對錯)

    組卷:30引用:6難度:0.8
  • 14.向瓶中吹氣,能夠發(fā)出聲音主要是因為瓶子在振動。
     
    (判斷對錯)

    組卷:26引用:6難度:0.8

六、實驗探究

  • 41.尺子發(fā)聲實驗。

    (1)如圖所示,輕輕撥動鋼尺,發(fā)現(xiàn)鋼尺振動的幅度
     
    ,發(fā)出的聲音
     
    ;用力撥動鋼尺,發(fā)現(xiàn)鋼尺振動的幅度
     
    ,發(fā)出的聲
     
    。這說明聲音的強弱和物體振動的
     
    有關(guān)。
    (2)下表是小明做探究鋼尺發(fā)出的聲音高低的變化實驗時的記錄。
    鋼尺伸長桌面的長度(厘米) 看到振動的快慢 聽到聲音的高低
    6
    9 較快 較高
    12
    分析記錄表可知,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
     
    ,振動越
     
    ,聲音越高。
    (3)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除長度不同外,其他條件相同的三枚鐵釘,發(fā)出聲音最低的是
     
    。
    A.最短的鐵釘
    B.中等長度的鐵釘
    C.最長的鐵釘

    組卷:9引用:4難度:0.5
  • 42.小明和小麗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米間的通話,這說明了什么?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音量講話,若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說明了什么?
    (3)如果在使用“土電話”時,細棉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那么聽的一方通過細棉線
     
    聽到對方的講話。(填“能”或“不能”)
    (4)如果在使用“土電話”時,其中一名同學捏住細棉線的某一部分,那么另一名同學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什么原因?

    組卷:2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