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運用。(共24分)
-
1.下列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9 -
2.下列加點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
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4.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br />回顧近些年我國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_____,完善食品安全監(jiān)管,重塑公眾信心已經(jīng)_____。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5.下列關聯(lián)詞使用的一項是( ?。?br />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_____放在枕邊,_____可高枕而臥。他_____照樣辦,_____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
組卷:7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理解。(共46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秋天的心
林清玄??①我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
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②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歷,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經(jīng)是秋天了。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閑,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
??③現(xiàn)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shù)甲子”。對現(xiàn)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歷,有時日歷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表了。誰會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④三百多年前,當漢人來到中國臺灣墾植移民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臺灣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沒有日歷,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辨四時,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漢人想當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漸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⑤對歲月的感知變化由立體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興嘆?以現(xiàn)代人為例,在農(nóng)業(yè)社會還深刻知道天氣、歲時、植物、種作等等變化是和人密切結合的。但是,商業(yè)形態(tài)改變了我們,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jīng)沒有任何差別了。這雖使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卻也多少讓人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⑥記得住在鄉(xiāng)下的時候,大廳墻壁上總掛著一冊農(nóng)民歷,大人要辦事,大自播種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會去看農(nóng)民歷。因此到了年尾,一本農(nóng)民歷差不多翻爛了,使我從小對農(nóng)民歷書就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情。
??⑦一直到現(xiàn)在,我還保持著看農(nóng)民歷的習慣,覺得讀農(nóng)民歷是快樂的事。就看秋天吧,從立秋、處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極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黃昏林園里清黃的落葉,不都是在說秋天嗎?所以,雖然時光不再,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農(nóng)民那種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⑧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xiàn)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炎亮的天空,逐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云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每天我走到陽臺,抬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⑨如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永遠不會遠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的美。
??⑩秋天的美多少帶點蕭瑟之意,就像宋人吳文英寫的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般人認為秋天的心情會有些愁惱肅殺。其實,秋天是禾熟的季節(jié),何嘗沒有清朗圓滿的啟示呢?
???我也喜歡韋應物一首秋天的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在這風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麗清明的季節(jié),要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朋友的足跡是多么困難!但是,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
(1)第①小節(jié)中引用兩句詩句有何作用?
(2)結合第⑤段劃線句中加點詞“立體”和“平面“的理解,從②-④小節(jié)中,分別找一例子,填寫在對應的橫線上。
“立體”感知:
“平面”感知:
(3)閱讀⑤-⑦小節(jié),說說在作者的眼里現(xiàn)代都市人與前人相比感知的退化有哪些壞處?
(4)閱讀⑧-⑥小節(jié),說說如何才能讓我們在城市中也能具有“立體”的感知?
(5)作者在最后一段說“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結合全文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組卷:6引用:2難度:0.3
三、寫作。(共50分)
-
15.??書包是我們每個人都必備的學習用品,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它也與我們形影不離。請以“書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梢越榻B你的書包,也可以化身為書包,還可以寫你與書包的故事。
??要求:
??(1)題目自擬,填寫在答題卡“題目”后;
??(2)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要突出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組卷: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