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在完全顯性條件下,下圖中所示生物進行自交,其子代性狀分離比符合9:3:3:1的是( ?。?/h2>
A. B. C. D. 組卷:8引用:3難度:0.7 -
2.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揭示了遺傳的兩條基本規(guī)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孟德爾提出了性狀是由染色體上的遺傳因子決定的 B.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C.測交實驗屬于假說-演繹法的驗證過程 D.F1(Dd)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屬于假說內(nèi)容 組卷:20引用:5難度:0.8 -
3.家兔睪丸中有的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有的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下列有關睪丸中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每次細胞分裂前都進行DNA分子的復制 B.每次細胞分裂時同源染色體都進行聯(lián)會 C.每次細胞分裂后的子細胞中都含性染色體 D.每次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4.科學家在人體快速分裂的細胞中發(fā)現(xiàn)了DNA的四螺旋結構,形成該結構的DNA單鏈中富含G,每4個G之間通過氫鍵等形成一個正方形的“G-4平面”,繼而形成立體的“G-四聯(lián)體螺旋結構”(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組成該結構的基本單位為脫氧核糖 B.用DNA解旋酶可以打開該結構中的氫鍵 C.每個G-四聯(lián)體螺旋結構中含有兩個游離的磷酸基團 D.該結構中 的值與雙鏈DNA中相等(A+G)(T+C)組卷:2引用:2難度:0.8 -
5.下列關于生物科學史上的研究方法和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 )
A.密度梯度離心法:證明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實驗方法和分離細胞器的方法 B.構建物理模型法:構建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和種群增長呈S型曲線 C.假說—演繹法: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和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D.熒光蛋白標記法:人和小鼠細胞膜的融合實驗和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途徑研究 組卷:4引用:2難度:0.8 -
6.新型冠狀病毒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的增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 ?。?br />
A.①過程需要宿主細胞提供核糖核苷酸 B.新冠病毒RNA不可直接作翻譯的模板 C.②過程是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 D.獲得子代病毒RNA需要經(jīng)過②④過程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7.如圖為真核細胞中某種酶分子和底物結合并發(fā)揮作用的過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A.該酶分子可能在細胞核中合成 B.該酶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 C.該酶與底物的堿基配對方式?jīng)Q定了該酶的特異性 D.該酶是一種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8.下列關于“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的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于與32P標記的噬菌體混合培養(yǎng)的細菌不含放射性 B.離體轉化實驗中,通過懸浮培養(yǎng),可根據(jù)菌落特征判斷是否有S型菌形成 C.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D.TMV感染實驗中,僅用TMV的RNA無法使煙草患病 組卷:20引用:2難度:0.7 -
9.DNA指紋技術是法醫(yī)物證學上進行個人認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紋”是指DNA的( ?。?/h2>
A.雙螺旋結構 B.磷酸和脫氧核糖的排列順序 C.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組卷:120引用:43難度:0.9 -
10.關于核DNA復制與轉錄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DNA復制與轉錄過程中堿基配對方式完全相同 B.在細胞分裂期,染色體高度螺旋化后,基因轉錄水平下降 C.在細胞分化期,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可同時進行 D.轉錄時,基因的兩條單鏈作模板 組卷:6引用:3難度:0.8 -
11.如圖為某家系的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調(diào)查情況。已知Ⅱ2攜帶甲病致病基因,是否攜帶乙病致病基因未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不可能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若只考慮甲遺傳病,則Ⅲ2是攜帶者的概率為 35C.若乙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Ⅰ1、Ⅱ1、Ⅱ3、Ⅲ1均為雜合子 D.若乙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Ⅱ1和Ⅱ2再生一個孩子患兩種病的概率為 124組卷:23引用:2難度:0.6
二、非選題
-
33.如圖中圖1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數(shù)與樣方面積的關系,圖2表示甲、乙兩種群先后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2)圖2中,在t2時刻甲的出生率
(3)若乙種群在剛遷入時,種群數(shù)量每天增加5%,并呈“J”型增長,最初有N0只,則t天后種群數(shù)量為
(4)在人為干預下,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被分割成環(huán)境不同的幾個區(qū)域,后來某區(qū)域生物種類明顯發(fā)生改變,這種變化過程稱為
(5)假設乙種群為蝗蟲,則下列屬于沙漠蝗種群特征的有
①空間分布
②遷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種豐富度
⑤種群密度組卷:24引用:2難度:0.6 -
34.果蠅的眼色受3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其中A/a和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駻編碼的酶催化白色前體物1合成猩紅色色素,基因B編碼的酶催化白色前體物2合成棕色色素,基因D編碼果蠅復眼細胞膜上載體蛋白,此載體負責將猩紅色色素和棕色色素運入復眼中,隱性基因a、b和d無上述功能。野生型果蠅的眼色為暗紅色,復眼中同時含有猩紅色色素和棕色色素。某實驗室中保存有野生型、猩紅眼突變型、棕眼突變型及白眼突變型等純種果蠅,除野生型外,突變型果蠅均發(fā)生了1對基因的隱性突變?;卮鹣铝袉栴}:
(1)為驗證基因分離定律,甲同學將棕眼型果蠅與野生型果蠅雜交,F(xiàn)1為野生型,F(xiàn)2為野生型:棕眼型=3:1。F2果蠅出現(xiàn)3:1性狀分離比時能驗證基因分離定律,理由是
(2)乙同學將棕眼型果蠅和猩紅眼型果蠅雜交,F(xiàn)1自由交配得F2。理論上,當F2中野生型果蠅占
(3)若A/a、B/b位于常染色體上,D/d位于X染色體上。在棕色果蠅的單對交配傳代過程中,在某管果蠅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眼雄蠅。請通過一次果蠅單對交配實驗,探究該白眼雄蠅與實驗室中保存的白眼型果蠅是否具有相同的突變基因組卷:4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