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中天實驗學(xué)校九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25 17:0:4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2分,共30分)
-
1.火箭是用液態(tài)氫作為燃料,這是因為液態(tài)氫具有的優(yōu)點是( )
A.較小的密度 B.較大的比熱容 C.較易燃燒 D.較高的熱值 組卷:142引用:6難度:0.8 -
2.如圖所示的杠桿中,動力的力臂用l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 ?。?/h2>
A. B. C. D. 組卷:2564引用:72難度:0.9 -
3.如圖所示,起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br />
A.以B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B.以B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C.以A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D.以A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組卷:320引用:11難度:0.8 -
4.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各種機械,在使用機械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以省力或省距離,但不能省功 B.可以省力,同時也可以省功 C.可以省距離,同時也可以省功 D.只有在費力情況時才能省功 組卷:437引用:31難度:0.9 -
5.如圖所示,一根粗細均勻的鐵棒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力F將鐵棒從水平地面拉至豎直立起。在這個過程中,力F作用在B端且始終與鐵棒垂直,則用力F將( ?。?/h2>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保持不變 D.先變小后變大 組卷:1277引用:79難度:0.9 -
6.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動滑輪勻速提升木箱。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動滑輪機械效率的是( ?。ú挥嬂K重和摩擦)
A.適當(dāng)增加木箱重力 B.增大木箱上升高度 C.增大提升木箱的速度 D.換用質(zhì)量更大的動滑輪 組卷:252引用:32難度:0.6 -
7.下面四個事例中能量轉(zhuǎn)化與做功沖程相同的是( ?。?/h2>
A.搓手取暖 B.瓶塞沖出 C.壓縮氣體 D.鉆木取火 組卷:28引用:4難度:0.5 -
8.如圖所示為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攝影機記錄的金牌得主蘇翊鳴在比賽中,從跳臺起跳到落地過程的情景。下列關(guān)于這一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A.他從起跳到最高點的過程中,動能逐漸增大 B.他起跳后到達最高點時,動能為零 C.他從空中下落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D.不計空氣阻力,他在空中運動時機械能守恒 組卷:183引用:5難度:0.7 -
9.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10N的物體勻速提升0.1m,拉力F為6N.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所做的有用功為0.6J B.所做的額外功為0.8J C.所做的總功為1.2J D.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 組卷:142引用:17難度:0.7 -
10.關(guān)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0℃的水不具有內(nèi)能 B.溫度越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越多 C.物體溫度保持不變,內(nèi)能一定不變 D.兩個內(nèi)能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也可能發(fā)生熱傳遞 組卷:862引用:18難度:0.6
三、解答探究題(第26題8分,27題8分,第28小題9分,第29小題6分,第30題6分,第31題7分,共44分)計算型問題解答時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運算過程,直接寫出結(jié)果的不能得分。
-
30.如圖所示,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將小鋼球從高度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靜止開始滾下,推動同一小木塊向前移動一段距離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實驗,其中h1=h3>h2,mA=mB<mC。
(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它的 轉(zhuǎn)化為動能,其動能大小是通過 (選填“高度h”或“距離s”)大小來反映的;
(2)完成圖甲所示的實驗后,在進行圖乙所示的實驗前應(yīng)先將被撞擊的木塊 ;
(3)分析比較甲和乙兩組實驗可得結(jié)論 ;
(4)分析比較 兩組實驗可得出物體的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5)實驗后,同學(xué)們聯(lián)想到在許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隱患的因素有汽車的“超載”與“超速”,進一步想知道,在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中,哪個對動能影響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進行了實驗測定,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分析表格中對應(yīng)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選填“超載”或“超速”)對物體的動能影響更大,當(dāng)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由此造成的危害更嚴重。實驗序號 小球的質(zhì)量m/g 小球自由滾下的高度h/cm 木塊被撞后運動的距離s/cm 1 40 20 4 2 40 40 16 3 80 20 8 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3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側(cè)下沉,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調(diào)節(jié)。
(2)如圖乙所示,A處掛3個鉤碼,B處掛2個鉤碼,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處下方再掛1個相同的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將掛在B處的鉤碼向 (右/左)移動 格。
(3)已知杠桿上每個小格長度為5cm,每個鉤碼重0.5N,小明按照圖乙所示方式進行實驗,他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和A、B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測量序號 動力FA/N OA/cm 阻力FB/N OB/cm 1 1.5 10.0 1.0 15.0 2 2.0 15.0 2.0 15.0 3 3.0 10.0 1.5 20.0 組卷:45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