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16 8:0:1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紅樓夢》我們可以一直讀下去,在不同的年齡段讀它。因為《紅樓夢》呈現的是一個人生的現象,它讓你看到這些人經歷的各種狀態(tài),以及他對生命態(tài)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們眼前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在朋友在談這個事情,轉述這個事情的時候,不喜歡誰,我們稱之為主觀。在文學里面有“全知觀點”,不成為小說里面任何一個角色。我們沒有個別的愛恨,是在一個更高的、超越的環(huán)境里面把這些人呈現出來。就像鏡子一樣,也沒有愛恨,你走近鏡子,是一個全然客觀的狀態(tài)。但是人很難做到像鏡子,這種全知的超越感其實非常難把握。我讀過的古今中外的小說中林黛玉的哭泣、薛寶釵的周到、王熙鳳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現而已,作者沒有說他喜歡誰。
(摘編自蔣勛《蔣勛說<紅樓夢>》)材料二: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明確說小說故事是假語存(賈雨村)、真事隱(甄士隱),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
“不寫之寫”應該主要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lián)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情況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所籠罩。一部藝術作品,所能寫到的東西相對于無始無終、波瀾壯闊的生活來講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不寫之寫”在“寫”和“不寫”之間有一個辯證關系。對于作家來說,“寫”什么是值得反復思量和推敲的,“寫”是主要的,是呈現給廣大讀者和觀眾的,是他們能夠直接感知和認知的,是直接訴諸讀者直覺經驗的。至于“不寫”,則屬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寫”喚起人們對“不寫”感知、認知,這對作家來說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技能,對閱讀來說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寫之寫”究竟該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識到它的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是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筆觸不到的都叫“不寫之寫”,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意生發(fā)、隨意聯(lián)想到的內容都是“不寫之寫”。
從《紅樓夢》的文本舉例,如第三十五回寶玉與薛寶釵丫鬟鶯兒的對話。鶯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上的人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睂氂褚婜L兒嬌憨婉轉,語笑如癡,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釵來!便問道:“好處在哪里?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柄L兒笑道:“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她去?!睂氂裥Φ溃骸斑@個自然的?!闭f著,只聽外頭說道:“怎么這樣靜悄悄的!”二人回頭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寶釵來了。既然這個秘密是鶯兒不能告訴寶釵的,此時在鶯兒和寶玉對話時當事人寶釵闖了進來,鶯兒當然不能當著寶釵的面給寶玉說了,況且是秘密呢。薛寶釵究竟有什么別人都沒有的好處,讀者也就無法知道了。這個“不寫之寫”,是永無直接答案的。不是寶玉以后沒有機會再向鶯兒求證求解,而是作者“不寫”了。
“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而《紅樓夢》的敘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寫”了很多,“寫”又限定了我們的理解和聯(lián)想。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注、揣摩他的藝術描寫,從設置懸念和激發(fā)閱讀動力與興趣來說,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急于求解問題的答案有,也沒有,鶯兒接下來要說的成為了文本的“空白點”,這就是“不寫之寫”的妙處。
這樣的“不寫之寫”,構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是讀者可以根據上下文,根據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
(摘編自孫偉科《<紅樓夢>中的“不寫之寫”》)材料三:
空白是中國畫構圖中處理黑白關系的主要手段。在《紅樓夢》的畫家筆法中,空白是被經常運用的一種。曹雪芹曾通過薛寶釵之口表達了他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見解。但作為一個精通繪畫的作家,曹雪芹“自覺引進繪畫技法”來進行《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從而使其“不僅繪景、狀物在妙合畫理,而且寫人、敘事也往往“默運畫學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別注意這種空白手法的運用,不時在《紅樓夢》中留有空白。
《紅樓夢》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語言、情節(jié)的省略及“不寫之寫”等以外,還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創(chuàng)造出朦朧、模糊的藝術意境,從而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例如:寶玉酒醉后要攆李奶媽,但被襲人勸住了,并沒有攆,而李奶媽卻說寶玉攆了茜雪。這看起來相矛盾,但實際是另起了頭緒,是將茜雪“出去”的一段情節(jié)通過“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讀者可任意馳騁自己的想象去推想這其中的緣由。張愛玲就認為茜雪是“負氣走的”,對此,倒是脂硯齋頗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說:“照應前文,又用一‘攆’字,屈殺寶玉。然在李媼心中口中畢肖?!笨梢?,作者筆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畫了李奶媽形象,可謂“一石二鳥”。
這正是空白的妙處。因為像這樣的情節(jié)若實寫了,不但容易使筆墨輕重不均,沖淡主調色彩,而且還使情節(jié)受到了限制,顯得死板不活。而這里運用以虛寫實、計白當黑的空白藝術手法,則使有限的畫面中生出無限煙波,創(chuàng)造了煙云模糊的意境,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
(摘編自曹金鐘《“矛盾”與<紅樓夢>中意境的創(chuàng)造手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曹雪芹運用“不寫之寫”藝術手法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藝術空白點,借以體現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
B.紅學研究的考證派和索隱派在對“不寫之寫”進行探究時,盡管忽視了“不寫之寫”的美學意蘊,卻大大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
C.“寫”和“不寫”影響著作品質量:“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就越強,讀者聯(lián)想空間就越大,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蔣勛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像鏡子一樣的小說,作者對其中的人物基本上是全然客觀的呈現狀態(tài),這種“不寫之寫”為讀者留下評判空間。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寫”與“不寫之寫”而言,“寫”是主要的,“不寫之寫”則是建立在“寫”的基礎之上的,相得益彰。
B.“不寫之寫”構成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合理解讀,不是作者所能影響的。
C.《紅樓夢》還通過設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節(jié)來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發(fā)讀者探求真相,深入體味。
D.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如果不能對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寫之寫做出合理的聯(lián)想、填補,便有可能誤解、曲解作品的應有之義。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不寫之寫”手法的一項是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訊傳出來之后,身為公爹的賈珍“哭得淚人一般”;而對作為丈夫的賈蓉有何表現卻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兩個嬤嬤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寶玉時私下談論他“連一點剛性也沒有”,后文只寫寶玉與鶯兒閑話打絡子一事。
C.第四十回,劉姥姥在宴會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現了湘云、黛玉、寶玉、賈母、王夫人、薛姨媽、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態(tài)。
D.第七十五回,中秋賞月,賈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詩。看了賈蘭的詩,并“講與賈母聽”;寶玉做完。
(4)作者在小說中設置空白有哪些好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5)《紅樓夢》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寫了黛死釵嫁的相關情節(jié),林黛玉咽氣之際聲聲叫著:“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能引發(fā)讀者對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寶黛愛情的豐富解讀,進行合理想象,在原文省略號的“空白”處補寫兩條內容。組卷:3引用:3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面館
陳敏
姜東在美國洛杉磯開了一家中國面館。
面館的生意一直不好,后來有了轉機是因為一個非裔女人。
那天,姜東正忙著和面,門外突然傳來一個女人的叫聲:“這炒面壞了,難吃!太難吃了!”
姜東挺驚訝,這誰啊?便走出來看。是一個非裔女人,她已經吃光了盤里的面,正將最后一根面條高高挑在空中,大喊大叫太難吃了,還嚷嚷著讓他退錢。
姜東將她喚到廚房內,問:“你要退錢,是嗎?”
她說:“當然!”
姜東說:“這面五元一盤,我退你五元,我不僅要退你錢,還要再送你一盤面!你看行嗎?”
非裔女人聽后,說:“OK!”
姜東又說:“不過,我有個條件。”
“什么條件?”非裔女人問。
“你得到門外面像剛才一樣,大聲喊叫,說我的面條好吃!”姜東說。
“那當然了!沒問題!”非裔女人爽快答應。她拿了錢,又拿了盤面,轉身出去,站在門外面,擺動著胖胳膊,扭著屁股,扯著嗓門高叫:“這炒面太好吃了,它是我今生吃過的最好的面!太好吃了!太香了!”之后,連筷子都省了去,直接用手抓來吃,三下兩下,狼吞虎咽地將一盤面頃刻扒拉進了嘴里。
第二天,非裔女人又來了,這次還帶著她的兒子。
女人對姜東說:“老板,我再吃一盤,行嗎?我還給你做廣告!”
姜東點點頭同意了。
她又問:“我兒子可以吃嗎?他叫邁克,正餓著!”
姜東說:“沒問題!”姜東盛出兩盤炒面,遞給他們。
非裔女人舉著面條,在餐廳門前一邊吆喝一邊吃:“這炒面太好吃了,它是我有生以來吃過的最好的面!太好吃了!太香了!”邊說邊用手往嘴里扒;兒子邁克也在門前舉著面盤,扭擺腰臀,騰空跳踢,邊唱邊舞,自由奔放的舞姿與唱調引來了不少圍觀的路人,不一會兒,進店品嘗炒面的人就排起了長隊。
姜東也出來觀看。原來,那非裔小伙子邁克是個饒舌歌手,他為姜東的面條編了個繞口令,舉著盤子,邊唱邊跳,還配著背景音樂。圍觀人群紛紛給他喝彩,還給了他小費。邁克越唱越來勁兒,一盤面的工夫,便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從此,中國面館的生意大好起來。
邁克天天來姜東的中國面館吃炒面,日子一長覺得有點兒難為情,就幫姜東打些零工:切蔥頭,切土豆,洗車,倒水。周末,邁克的媽媽外出會朋友的時候,他就住在姜東家,晚上和姜東抵足而眠,儼然成了姜東的兒子,這一干就是六年。邁克得到姜東家人的信任,不僅讓他采購、炒菜、送外賣,人手不夠時,還讓他在前臺收銀。
一天,姜東上洗手間,無意中發(fā)現了邁克一個不高雅的舉動:邁克在洗手間的格擋里坐著,手里嘩啦嘩啦地數著一沓鈔票。他抬頭看見姜東,目光對視的一剎那,邁克頓時垂下了眼,雙手和嘴唇同時哆嗦,顫抖。
邁克低下頭說:“對不起,我保證今后再也不干了!”
姜東問:“你干什么了,孩子?”
他說:“我偷了你的錢!”
姜東緩緩拉住邁克的手,問:“邁克,你跟我干了幾年了?”
他說:“六年!”
姜東說:“六年來,你在我這里吃住,干活,跟一家人似的,我早就把你當成我家的一員了,既然是一家人,在我面前永遠都不許說‘偷’這個字,不管拿了我多少錢,只能說‘借’,不許說‘偷’?!?br /> 之后,又問邁克“借”了多少錢,邁克說三四次下來,大概五千多塊。
姜東說:“這么點兒錢,才五千塊。記住了,你欠我五千塊,以后必須還上,但在你沒有還上我這筆錢之前,你先別在我這里干了,可以嗎?”
邁克紅著臉,說了聲“OK”,拿著錢,背了包就離開了。這一去就是三年。
一日,邁克的母親,那個非裔女人興致勃勃趕到姜東面館,請求姜東和她一起觀看她兒子的冠軍選秀。原來邁克參加了洛杉磯的一檔電視節(jié)目,節(jié)目遴選歌手,邁克多輪勝出,有可能成為冠軍。他的媽媽好高興,邀請姜東和她一起為兒子捧場,姜東沒來得及換掉沾滿油垢的圍裙,就被她拽上了車,趕到演出現場。
邁克已經唱完了歌,好像已經獲了獎,他正拿著話筒,在臺上發(fā)表獲獎感言:“自我出生以來,我就沒見過我的父親,我沒有過父親的榜樣,在我的印象中,我唯一父親的影子是個中國人,他開著一家中國面館,在我饑餓時,他給我飯吃,還讓我在外面唱歌,我一唱,就有人給我小費,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我具備唱歌的天賦,從此一步步走到現在,今天,我有了一個中國爸爸,他就在臺下!”說后,邁克跳下來,給了姜東一個大大的擁抱。那個感動啊,姜東終生都忘不掉。
事后,邁克拿出一張五千元的支票,遞給姜東,說:“爸爸,這是我還你的錢,我有錢了,我有很多很多的錢了。是你的善良和寬容,讓我贏得了人生!”
邁克成了明星,在洛杉磯家喻戶曉。
邁克成了明星之后,也常來中國面館。高出姜東半個頭的邁克,摟著姜東的脖子,在中國面館門前唱他新編的中文順口歌:中國的面,味道行,大廚的名字叫姜東;姜東的面,實在多,吃著吃著熱心窩……
后來,姜東的中國面館在洛杉磯與邁克的名字一樣,家喻戶曉。
(節(jié)選自《小說林》2022年第四期,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裔女人雖然說姜東的炒面很難吃,但又把盤里的面都吃光了,可見中國面館的炒面并非是真的難吃。
B.“太好吃了!太香了!”在文中兩次出現,非裔女人極力宣傳炒面的美味,可以免費吃面、金錢是部分原因。
C.姜東的中國面館出現的兩次轉機都與非裔女人有關。第一次是非裔女人和兒子的吃面表演吸引了顧客,第二次是非裔女人在電視上的宣傳。
D.邁克新編的順口歌中,“熱心窩”一詞體現出他對姜東的贊美和感激,還讓人感受到中國文化對邁克的影響。
(2)文章多處描寫生動,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非裔女人的叫嚷退錢,“姜東將她喚到廚房內”,答應退錢送面,進而提出自己的要求,通過動作、語言展現姜東機智、沉著的形象。
B.“直接用手抓來吃”“邊說邊用手往嘴里扒”通過動作上的細節(jié)描寫,展現出非裔女人的夸張行為,引人注目。
C.“頓時垂下了眼,雙手和嘴唇同時哆嗦,顫抖”運用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邁克偷錢被姜東看到后的緊張、愧疚。
D.通過“就被她拽上了車”中的“拽”字,可以感受到姜東的不情愿,由于邁克的忘恩負義,他并不想再看到非裔女人和邁克。
(3)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段落的作用。
(4)《小說林》評價此文“寫出了復雜、有質感的人性”,“人性的復雜”體現在哪些人身上?“有質感的人性”指的又是誰?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2引用:5難度:0.5
七、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其中之一是“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語言是思維的外在形式,① 。學習邏輯,可以使語言表達更準確,思維更縝密,論證更嚴謹,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夯牢基礎。
我們學習邏輯,既是呼應課程標準的要求,② 。從現實角度看,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特別是在信息社會,運用邏輯理性地甄別和篩選信息、審慎地接受和表達觀點的能力極為重要。當下的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邏輯混亂的重災區(qū)。網絡生活和表達的個性化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甚至整個心智的發(fā)展。不少人面對未經證實甚至違背常識的謠言,不僅盲目地相信,③ ,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若要撥正網絡亂象,清除網絡“毒瘤”,不可沒有邏輯。
我們要更清晰地認識語言、思維與邏輯的關系,準確表達語言,發(fā)展邏輯思維,滋養(yǎng)理性精神,努力成為一個真正“智者”。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項中引號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我們通過改革啃下“硬骨頭”。
A.其中之一是“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B.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夯牢基礎。
C.清除網絡“毒瘤”。
D.努力成為一個真正“智者”。組卷:7難度:0.4
八、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米蘭?昆德拉曾說:“大多時候我們要學會調整,適應生活,因為我們所做的每一次調整,都將改變自己的方向。”
儒家強調“誠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執(zhí)。
生命的征途,有時需要改變方向,有時又要有所堅持。改變還是堅持,在新時代,這是一個尤其值得思考的問題。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8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