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團八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客觀題(以下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每小題1分,共25分)

  • 1.研究者利用紅外攝像機記錄雪豹捕獵過程,這一研究方法屬于( ?。?/h2>

    組卷:28引用:5難度:0.6
  • 2.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到以下圖象,在制作臨時裝片時,需要將實驗材料放在生理鹽水中的是( ?。?/h2>

    組卷:15引用:4難度:0.6
  • 3.小明制作了大蒜根尖細胞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中的染色體。下列關于染色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64引用:2難度:0.5
  • 4.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帶回了經(jīng)120天太空生長獲得的水稻種子(如圖)。這是國際上首次在軌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yǎng)實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23引用:1難度:0.5
  • 5.藍氏賈第蟲是單細胞生物,寄生于人的小腸中,可引起腹瀉。下列有關藍氏賈第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 6.如圖是菜豆種子、玉米種子模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68引用:3難度:0.6
  • 7.買麻藤是裸子植物,但因其莖和葉的特征以及成熟后能結出“紅果”,常被誤認為是被子植物(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3引用:5難度:0.5
  • 8.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葉表皮上的結構(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65引用:2難度:0.6
  • 9.生物小組的同學利用天竺葵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用碘液染色后,在不同葉片上看到了被染成藍色的“光”、“合”、“作”、“用”四個字(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43引用:4難度:0.5
  • 10.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244引用:11難度:0.5

二、主觀題(每空1分,共45分)

  • 31.番茄果實是營養(yǎng)豐富的常見蔬果。我國北方冬季利用溫室大棚種植番茄。
    (1)番茄開花后經(jīng)過傳粉受精,圖1中雌蕊的[
     
    ]
     
    發(fā)育為果實。為提高產(chǎn)量,人們在大棚中飼養(yǎng)一定量的熊蜂(如圖2),熊蜂可以幫助番茄花進行
     
    (填“自花”或“異花”)傳粉。
    (2)蚜蟲、粉虱等害蟲可以造成番茄減產(chǎn)。在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番茄的莖上有的長有許多茸毛,有的無茸毛,莖上的濃密茸毛可以阻礙害蟲的取食。為了研究番茄莖上有無茸毛的遺傳規(guī)律,研究人員進行如下表雜交實驗:
    母本性狀 父本性狀 子代性狀
    無茸毛 無茸毛 無茸毛
    多茸毛 多茸毛 多茸毛、無茸毛
    多茸毛 無茸毛 多茸毛、無茸毛
    多茸毛 無茸毛 多茸毛
    多茸毛和無茸毛是一對
     
    。表中
     
    組實驗結果可以判斷出多茸毛是
     
    (填“顯性”或“隱性”)性狀,分析可知第③種組合中,母本的基因組成是
     
    (用字母A、a表示)。
    (3)為了更好的降低害蟲的危害,研究人員將對害蟲有毒殺作用的毒蛋白基因通過
     
    技術導入到番茄細胞內,獲得抗蟲番茄植株。

    組卷:35引用:1難度:0.5
  • 32.科技文閱讀
    朱鹮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曾廣泛分布于中國、俄羅斯東北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朱鹮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白天會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以藻類為食的小魚。而夜晚則喜歡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朱鹮的數(shù)量急劇下降,在俄羅斯、朝鮮半島的朱鹮慘遭厄運,相繼滅絕,而在日本也僅剩最后5只,雖然被人工飼養(yǎng),最終也全部死亡。我國自1964年起再也沒有朱鹮的報道,直到1981年,中國科學家劉蔭增帶領團隊經(jīng)過3年5萬多公里的科學考察,終于在陜西省洋縣一個山溝里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
    什么原因導致了朱鹮瀕臨滅絕呢?歷史記錄表明,朱鹮在東南亞各地曾經(jīng)非常繁盛,在16~17世紀由于朱鹮取食魚苗,被當?shù)鼐用穹Q為害鳥,又因其體型較大,不懼怕人類,非常容易被獵人捕殺。另外,在20世紀上葉,全球范圍大量使用農藥DDT,對朱鹮等鳥類產(chǎn)生嚴重影響,大量朱鹮產(chǎn)下軟殼卵或無殼卵,導致朱鹮后代的孵化率和存活率下降。除此之外,棲息地范圍縮小,食物資源匱乏,大量森林被砍伐也導致朱鹮無處營巢。以上種種因素導致朱鹮瀕臨滅絕。
    為了拯救朱鹮,中國政府制定了朱鹮拯救計劃,建立了專門保護朱鹮的保護區(qū),經(jīng)過30多年的艱辛歷程,朱鹮數(shù)量從1981年的7只逐漸恢復到2015年的1300只,再到2021年5月的7000只,朱鹮終于擺脫了“野外滅絕”的命運。我國拯救瀕危物種朱鹮的有效范例,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與好評。
    (1)朱鹮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承擔
     
    的角色,請根據(jù)文中信息寫出一條包含朱鹮的食物鏈:
     
    。在陜西漢中朱鹮保護區(qū)內,時常可以看到愛吃小魚的綠頭鴨、白鷺等水鳥,它們與朱鹮構成
     
    關系。
    (2)科研人員在中國朱鹮體內檢測到大量DDT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可能是通過
     
    不斷積累,最終對朱鹮的繁殖產(chǎn)生了嚴重危害。經(jīng)進一步檢測發(fā)現(xiàn)此類有毒物質來源于其他國家所使用的DDT,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不是各自獨立的,都與周圍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相互聯(lián)系的。
    (3)依據(jù)文中信息,下列關于朱鹮數(shù)量減少原因的描述,正確的為
     
    (多選)。
    a.環(huán)境污染
    b.飛行能力差
    c.人類捕殺
    d.棲息地減少
    (4)在拯救朱鹮時,陜西省洋縣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并嚴禁砍伐朱鹮巢區(qū)和夜宿地林木,使得當?shù)厣锓N類和數(shù)量不斷增多,增強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能力,這里又成為朱鹮的樂土。

    組卷:31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