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綜合高中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5年以來,國產動漫《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接連登陸大銀幕,改變了中國電影市場中好萊塢動漫、日本動漫獨領風騷的現狀?!皣钡牧裂郾憩F離不開鮮明的國風內核:以中國傳統文學文本為母題,對其加以現代闡釋和改編,從而生成既傳統又現代的全新中國風文化IP。這些IP由于其融匯古今的全新中國風格切中其生存體驗和審美經驗,備受Z世代追捧。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電影在人物設定、價值理念等方面都沒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話母本,而是對其進行具有現代特征改編。面對命運的捉弄,哪吒在絕望中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一具有鮮明個人主義色彩的口號切中了Z世代強烈的自我意識,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青年群體津津樂道的網絡流行語。《哪吒》的結局也并非經典模式當中弱者戰(zhàn)勝強者、正義戰(zhàn)勝邪惡,而是“靈珠”與“魔珠”攜手實現保護蒼生與救贖自我的使命,其背后隱含的是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合共生的價值理念以及陰陽互生的哲學觀念?!赌倪浮窇{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超越了流行文化的窠臼,讓作品具有了“余衍層”,興味蘊藉、發(fā)人深思。
          國漫的異軍突起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時代精神的召喚與顯現。國漫電影也并非書寫時代心靈的唯一形式,近年來借助B站、抖音等以短視頻UP主為特色的社交平臺,漢服、古箏、田園生活等古風文化成為Z世代最喜愛的“民族風”。但古風并非Z世代初創(chuàng),遠有五四時期的武俠電影,近有金庸、古龍、梁羽生,除此之外還有各類歷史、古裝或穿越題材的文藝作品。它們與Z世代古風文化共享著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看似相近,但在媒介特性和文化邏輯上卻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最突出的表現就是Z世代古風文化的視覺性特征。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風格的視覺元素不再是敘事的附屬而存在,而是成為主導。
          Z世代迷戀古風文化,但不再局限于江湖里的俠客故事,而是更鐘情于古風視覺符號的審美化呈現。古風文化從敘事到展現的轉變背后,是媒介環(huán)境的轉型。Z世代生長在視覺文化時代,圖像取代了文字成為文化生產和傳播的主導媒介,視覺性遠比故事性更能吸引觀眾,忘掉故事、記住畫面,這是古風文化形態(tài)轉變的社會動因。同時,與文字相比,圖像娛樂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不過近期的古風文化現象讓我們看到,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Z世代習慣于互動式和參與式的傳播方式,互動和參與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化情感,還會產生無數的超鏈接文本,這些文本縱橫交錯,成為密集的文化網絡,在多個維度上豐富他們的知識體系,從而避免讀圖帶來的淺薄化問題。
          對于Z世代來說,古風視覺符號系統并非終結而是開始,承載著中國古典審美的古風視覺文化,不僅能夠喚起Z世代的文化記憶和民族認同,而且能夠生成超文本,與眾多文本發(fā)生鏈接,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如此生成的文化閉環(huán),也正是越來越多青年成為民族文化“自來水”的重要原因。
    (節(jié)選自劉潤坤、張慧瑜《古風國漫“破圈”: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文匯報》2021年11月03日)材料二:
          進入工業(yè)化時代之后,流行文化和時尚文化往往都是標準化的社會生產所主導的,大量標準化和同質化的產品都是在工廠的流水線上以同樣的形態(tài)展現在櫥窗面前。古風文化實際上是對文化產品工業(yè)化和流水線化的抵制。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年輕人希望獲得有特點的文化產品或者是藝術表達形式,各式各樣的古風文化產品也就應運而生。但是古風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商業(yè)化和復刻化的過程中,當流行文化與商業(yè)化結合在一起時,古風文化從最初給人眼前一亮,發(fā)展到現在出現了大量同質化的產品。喪失了其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不利于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這直接關系到古風文化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在工業(yè)化、標準化、商業(yè)化的生產過程中,如何保持古風文化的獨特性是一個需要思考的話題。
          古風文化的發(fā)展要避免三個誤區(qū):一是不能過分夸大古風文化在文化傳承和文化接續(xù)中的作用。古風文化盡管容易被普通民眾所感知,其所涵蓋的內容也只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中的滄海一粟,僅憑古風文化一己之力,恐怕還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和文化接續(xù)。二是古風文化產品要避免粗制濫造問題。古風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過程中必然有市場運作和商業(yè)化的推動,成為商家牟利的手段,引發(fā)了模仿、復刻的風潮,卻因為文化的同源性難以被定義為抄襲,進而引發(fā)粗制濫造和炒作的現象,不利于古風文化的發(fā)展。三是古風文化產品不能過度依賴“粉絲經濟”。古風文化產品的主要消費者依然集中在粉絲圈內,“粉絲經濟”是支撐古風文化的關鍵消費力量。但是,過度依賴“粉絲經濟”的后果會導致依賴古風文化形成的趣群化群體越來越集中,反而不利于其發(fā)展。
          此外,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也可充分利用古風文化流行的契機,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古風文化的流行在改變文化斷裂上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但作為文化傳承、文化接續(xù)、文化輸出的工具和產品,尚顯不足。因此,培養(yǎng)和挖掘古風文化的優(yōu)秀創(chuàng)造者,需要政府、社會和平臺共同努力。
    (摘編自田豐《古風文化的特征及其未來發(fā)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一系列國產優(yōu)秀動漫接連登陸大銀幕,改變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中國動漫與好萊塢動漫、日本動漫已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
    B.《哪吒》憑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超越了流行文化的固有套路,因而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傳統余味,含蓄蘊藉、發(fā)人深思。
    C.各式各樣特點鮮明的古風文化產品是對文化產品工業(yè)化、標準化、商業(yè)化和流水線化的抵制,因而更受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年輕人的喜愛。
    D.古風文化所涵蓋的內容只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中的九牛一毛,僅憑其一己之力,還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文化接續(xù)和文化輸出。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產動漫和古風文化為代表的中國風審美潮流屢屢破圈,成為近些年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出生于新世紀之交的Z世代是這種文化的擁躉和消費的主力軍。
    B.“陰陽”“和諧”等抽象的哲學觀念與影片敘事之間呈現出很強的有機關聯,故事令觀念具體可感,觀念令故事回味悠長,在潛移默化中深化了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
    C.因為文化的同源性難以被定義為抄襲,古風文化產品成為了商家牟利的手段,引發(fā)了模仿、復刻的風潮。這種現象,不利于古風文化的發(fā)展。
    D.與一般的娛樂產品相比,古風文化在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娛樂大眾的同時,還帶有更強的價值傳播功能。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不屬于古風文化的一項是
     

    A.一些大型旅游景點的游客拍照時喜歡穿漢服唐裝
    B.由楊慎的《臨江仙》改編而成的《三國演義》主題曲
    C.漓江畔,云霧中,以《云靄?江上春》作為主題的浪漫婚禮
    D.某校校慶晚會上學生用RAP形式吐槽學校的不文明現象
    (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有評論家認為“金庸武俠文化不等于古風文化”,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組卷:6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南泥灣
    侯發(fā)山
          直到父親去世,我才解開他身上所有的謎。
          我剛剛懂事的時候,曾問過父親:“大,我的爺爺奶奶呢,我怎么沒見過他們?”父親說:“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父親說這話的時候,冷冰冰的。我曾悄悄地問過母親,母親說父親是“流浪”到他們村的,只說自己是個孤兒。后來,我查了查資料,父親是1961年來的。當時,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好多人四處流浪,父親所說的話應該屬實。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個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氣,便餓不死人。父親可能是奔著這個來的。他當時20歲,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姥爺家沒有男孩,看他老實,便收留了他。三年后,與母親入贅成婚。我出生后,依照入贅的習俗,姓氏隨母。
          后來搞運動,父親因為是外來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對象,經常被喊來叫去。他每次回來,身帶著傷疤。母親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親:“哭啥哭?我還沒死呢!”母親便不哭了。有一天,那些批斗父親的人來抄家,從家里找到一個保存完好的箱子,里邊有一個小包裹,沒想到打開包裹,竟是兩張烈士證書,一張是爺爺的,一張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親是烈士的遺孤,我的爺爺和奶奶在抗戰(zhàn)中犧牲了。
          當時,我已經上初中,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為父親討個公道。父親沒好氣地對我說:“戰(zhàn)場上死的人多著呢,有的連個后代都沒有,他們找誰說去?”
          說實話,我不只是想為父親要個待遇,也想為母親、為我討點好處,看到父親如此固執(zhí),我便死了心。
          得知父親的身份后,村里人不再找他的茬兒。父親難得“清閑”,一心一意地開墾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這里扒扒,那里壘壘,都給弄出規(guī)則不一的地來。那時還是大集體,土地還沒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開墾出來的土地交給公家。有的地塊小,其實根本算不上地,僅能站下一頭牛,生產隊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種子,或菜,或莊稼。
          到了1982年,我已經上高中了。榆林市來了幾個人,找到父親,要落實政策,為他恢復工作。這時候,我才明白,父親原在榆林市某廠礦工作,六十年代初,國家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父親響應國家返鄉(xiāng)務農的號召,主動報了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父親拒絕了。來人不忍放棄,再三懇請,父親說:“我已經四十來歲了,還去干啥?把崗位留給年輕人吧?!?br />      不止榆林來的人失望,我和母親也很失望。父親不滿我和母親的表現,說:“當農民咋啦?種地吃糧,問心無愧?!?br />      父親的老家是河南的,他為什么沒有回老家卻來到了米脂?我還有疑惑?!袄霞覜]親人了,那地方也難……再說,米脂的婆娘,綏德的漢?!备赣H說到這里,赧然一笑,不自然地撓了撓頭,算是回應母親的嗔怪。
          我沒考上大學,回到了農村。這時候,土地已經承包到戶,父親的干勁更足了。天不亮就帶著我下地,晚上星星出來了,還在地里忙活。在我們那個村,年年就屬我家打的糧食多。吃不完,便積攢起來,遇到哪里有了難,捐,可勁兒地捐。為此,家人沒少跟他鬧別扭。
          2021年夏的一天,父親忽然感覺身體不適。我要送他去醫(yī)院,他說:“我知道自個兒的病,上醫(yī)院白花錢。八十個春夏秋冬了,就是一臺機器也該歇歇了?!北M管父親這樣說,我還是請了村醫(yī)。村醫(yī)診斷后,留下話:“趕緊準備后事吧。”
          沒過兩天,父親便溘然長逝。老人家臨咽氣的時候,用微弱的聲音告訴我:“我是在南泥灣出生的,剛滿一歲,你奶奶和你爺爺一道南下上了前線……是南泥灣的南瓜湯、小米粥把我養(yǎng)活大的。我來到米脂,總想著離南泥灣近一些,有機會回去看一看?!?br />      我依照父親的遺愿,背著他的骨灰來到了南泥灣。
          我一直羞于說出父親的名字,現在可以驕傲地告訴大家:他老人家的大號叫南泥灣。這是他在南泥灣時那些叔叔嬸嬸給起的昵稱,他一直沒改過。父親去世后,我征求母親的意見,把姓改成了“南”。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22年第3期,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人生經歷特別。他說沒見過自己的父母,證明他是個革命烈士的遺孤;他“流浪”到米脂是假,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返鄉(xiāng)務農來米脂是真。
    B.父親性格剛柔相濟。父親被批斗受傷,不準我母親哭,顯示其剛強的一面;在解釋為何入贅米脂時,父親一句“米脂的婆娘”飽含無限柔情。
    C.小說脈絡清晰。“我剛剛懂事的時候”“我已經上初中”“我已經上高中了”“我沒考上大學”“2021年夏的一天”等時間詞使小說層次分明。
    D.小說結尾意蘊深厚。文章結尾敘述父親溘然長逝,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一絲傷痛,但用“驕傲”一詞、“改姓”一事,彰顯我對父親的認可和崇敬。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始寫“我”出生后按入贅習俗隨母姓,結尾寫父親死后“我”把姓改成了“南”,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內容更加完整。
    B.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事,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感受父親作為烈士遺孤的特立獨行,既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又凸顯了文章的親切感。
    C.小說善用矛盾沖,文中敘述父親因拒絕落實政策恢復工作和糧食吃不完就捐而與家人鬧矛盾,在沖突中凸顯了父親的形象,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D.小說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塑造父親形象: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細膩生動地表現了父親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崇高的品質。
    (3)小說以“解謎”為中心,請概括文章兩處“解謎”的內容,并指出該情節(jié)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4)請?zhí)骄啃≌f標題“南泥灣”的意蘊。

    組卷:17引用:2難度:0.1

四、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共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研究表明,孔蛛會侵入至少五種類型的蜘蛛網,而面對不同的蜘蛛網,它會謀劃出不同的捕食策略,簡直讓人驚嘆。它會記住曾經對不同獵物所使用過的不同絕招,如果是陌生者,①
     
    ;如果是老熟客,那就按過往經驗直接使出相應的殺手锏,爭取一擊致命。
          孔蛛所呈現的這一系列行為,②
     
    。過去,科學家認為只有像猩猩那樣的哺乳動物才具有認知能力,所以發(fā)現孔蛛這種小小的節(jié)肢動物居然也有令人驚訝的認知能力后,科學家很是困惑。
          澳大利亞的白尾蛛雖然也會入侵并晃動蜘蛛網,但其具備的僅僅是一種老套而機械的捕食模式,不會隨機應變。而孔蛛則更加高明,③
     
    。例如,它在對獵物發(fā)起攻擊之前,會先停下來思考,甚至花長達幾個小時去規(guī)劃最佳的行動路線,(  ),才確定出最佳的戰(zhàn)術。
    (1)下列填入括號內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觀察地形,審視目標的弱點,考慮怎么跨過障礙物,怎樣迂回才不會被獵物發(fā)現
    B.觀察目標的弱點,審視地形,考慮怎么跨過障礙物,怎樣迂回才不會被獵物發(fā)現
    C.考慮怎么跨過障礙物,怎樣迂回才不會被獵物發(fā)現,觀察地形,審視目標的弱點
    D.考慮怎么跨過障礙物,怎樣迂回才不會被獵物發(fā)現,觀察目標的弱點,審視地形
    (2)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4引用:3難度:0.5

五、寫作(本題共1題,共6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像樹一樣,只要有樹的種子,能夠吸收泥土的養(yǎng)分,就能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后,在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材。這就是我們每一位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對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樣的理解和思考?請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組卷:0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