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0/17 4:0:1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關于生物體內的有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0引用:5難度:0.7 -
2.球狀蛋白分子空間結構為外圓中空,氨基酸側鏈極性基團分布在分子的外側,而非極性基團分布在內側。蛋白質變性后,會出現生物活性喪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質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3.細胞中幾乎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有酶的參與。下列關于酶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9引用:2難度:0.5 -
4.內質網是細胞內儲存Ca2+的主要場所。E124基因編碼的蛋白定位于內質網膜上,與內質網上的鈣離子通道相互作用,引起內質網膜表面發(fā)生快速的局部Ca2+濃度變化,稱為鈣瞬變。鈣瞬變信號可引起內質網膜彎曲,包裹衰老的線粒體形成自噬泡。自噬泡的外膜與溶酶體膜融合后完成細胞自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45引用:3難度:0.5 -
5.DNA可以和指紋一樣用來識別身份,因此DNA指紋技術可用于罪犯鑒定、死者遺骸的鑒定等,這主要是利用DNA分子的( ?。?/h2>
組卷:19引用:4難度:0.8 -
6.真核細胞中,構成組蛋白的部分氨基酸殘基可以在甲基轉移酶作用下甲基化,進而抑制基因表達。去甲基化酶可以降低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組蛋白的這種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變化可以遺傳給后代。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7.如圖表示細胞中出現的異常mRNA被SURF復合物識別而發(fā)生降解的過程,該過程被稱為NMD作用。該作用能阻止有害異常蛋白的產生,圖中異常mRNA與正常mRNA長度相同。AUG、UAG分別表示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8.如圖為環(huán)狀DNA分子的復制方式,被稱為滾環(huán)復制。滾環(huán)復制是先打開環(huán)狀雙鏈其中一條單鏈a的一個磷酸二酯鍵,使a成為一長鏈,再分別以a、b為模板形成兩個新質粒。其中b始終成環(huán)狀,而a在復制結束后通過首尾連接形成磷酸二酯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 />
組卷:9難度:0.7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細胞囊性纖維化(CF)是一種嚴重的人類呼吸道疾病,與CFTR基因有密切關系。圖1為CF的一個家系圖,圖2為CF致病機理示意圖。
請回答問題:
(1)依據圖1可以初步判斷CF的遺傳方式為
(2)依據圖2分析,導致CF的直接原因是患者體內
(3)由圖2可知,異常情況下mRNA上的密碼子由AUC變?yōu)锳UU,但其決定的氨基酸仍是異亮氨酸,原因是
(4)引起CF的致病基因與正常基因之間的關系是組卷:33引用:3難度:0.6 -
25.研究者在對某保護區(qū)內鳥類資源調查過程中,發(fā)現保護區(qū)內有MG、CE、DP、DW四個地雀種群,其中只有地雀MG與地雀CE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其余地雀之間不能互相交配。在不同生活季節(jié)中,地雀數量有很大差異。圖1所示為三年間地雀DW種群越冬個體某種基因頻率的調查結果。
(1)判斷DW種群發(fā)生了進化的理由是
(2)研究顯示,保護區(qū)內地雀喙的形態(tài)與ALX1基因高度相關。圖2顯示MG、CE、DP、DW四種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樣性。造成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樣性的本質是
A.與MG親緣關系最近的是CE
B.與DP親緣關系最遠的是MG
C.DP和DW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D.地雀喙的形態(tài)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研究者發(fā)現,保護區(qū)內很多地雀都愛捕食某種蛾,這種蛾因具有多種體色而被捕率不同。對該種蛾的兩個種群進行種群密度調查,結果如下表。基因型 A種群(只) B種群(只) WaWb 200 0 WaWa 50 120 WbWc 100 200 WcWc 150 50 WaWc 100 80
A.人工選擇
B.適者生存
C.用進廢退
D.定向變異
(4)以下對A種群和B種群的分析,正確的有
A.Wa基因在A種群中的頻率約為33%
B.B種群中具有WaWb的物種已經滅絕
C.地雀對蛾的選擇性捕食決定了蛾的進化方向
D.就W基因而言,A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高于B種群
(5)已知上述A和B種群中每個個體都有104對基因,假設每個基因的突變概率都是10-5,則種群A中出現突變的基因數是組卷: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