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湖北省黃岡中學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語言和意義的模糊性、朦朧性,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如謝榛在《四溟詩話》中就說:“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遠近所見不同,妙在含糊。”所謂“妙在含糊”就是說不要把有些東西寫得太過真切,因為某些情景本身就是模糊的,你把它分辨得過于清晰,界限過于分明,反而失去了原貌。要想做到別出境界,“境外生意,境外見境”,就要“語少”,如果語言太多,處處塞滿,過于具體,不給人留下一點想象余地,就難達到“意多”的效果。同時,“語少”意味著可能會產生語言的模糊和朦朧,更易于增加“言”和“象”的多義性。
          從接受美學來看,也可以解釋這種現象。波蘭學者羅曼?英加登撰文指出:文學作品的文本只能提供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中留有許多未定點,只有在讀者一面閱讀一面將它具體化時,作品的主題意義才逐漸地表現出來。這種“未定點”,實與中國文藝理論所言“模糊性”相關;而接受者由于具有不相同的情感體驗的私密性,所以可以從中體味出不相同的內在意蘊。下面舉幾首詩例,稍作分析。
          張籍的《秋思》就將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得非常細微: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見秋風而生歸意,是仕宦或漂泊中的文人的慣常心態(tài)。據載:西晉張季鷹在洛陽見到秋風吹拂,頓生葉落歸根之意,因思家鄉(xiāng)吳中菰菜羹和鱸魚膾而命駕便歸。張籍此詩的首句就暗含了這一典故。同在洛陽,都因秋風起而興歸歟之情;所不同者,張季鷹是乘著秋風“命駕便歸”,而張籍卻難以歸去,只能望秋風而興嘆,寄封家書給親人。一個“意萬重”,極寫意緒的紛繁雜亂,突出了作者矛盾復雜的心理。“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采用遞進法,將這種復雜的心理再向前推進一步,在信已經封上、捎信人即將出發(fā)的時候,把信封重新打開,補寫上未盡之意。不是不想說,而是感覺難以說出、難以說盡,想說的在“又開封”中,模糊、隱約地表現出來。
          細味此詩,寫法巧妙而真切,在語言、意象上都無模糊之處,他的模糊重在借助直說和描寫,生動、深刻地表現出多重意緒。這在當事人那里是非常復雜、難以理清的,但作者僅用了28個字就將此意緒的紛雜淆亂反映出來,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未定點,并對此“萬重意”作多方面的聯(lián)想,于是詩歌的空間意義獲得拓展。與此相類的古詩詞句不在少數。
          此情形向前推進一步,我們找到了李商隱的《錦瑟》。它的含義實在太幽微了。這首詩主要是用典故和象征的手法來表現作者內在的情思。凡是用典的詩,往往比那種直白的議論和描寫來得隱微含蓄。典故可以增加詩歌的意義內涵,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同時具備的歷史感、文化意味、象征意義,卻可能制造一種閱讀的障礙,用典越多,障礙越大。讀《錦瑟》,你先得把典故搞懂,然后還要將典故所要表達的象征意義搞明白,再下來還要索解作者斯時斯地用這些典故所要表達的獨特意緒,這就多了幾層曲折,它的含義就模糊朦朧了。就語言表現來看,其實沒有多少閱讀障礙的,感覺整首詩讀起來很流暢。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很悖反的現象:閱讀不困難,但理解有難度。因了前者,它具有形式美感,吸引了古今中外眾多讀者;因了后者,它內涵深隱,朦朧模糊,導致了一批批破解密碼的索隱派。
          與李商隱不同,李賀屬于另一種情況。李賀詩愛用一些生新獨特的詞語,營造了不少個性色彩很強的象征性意象。如這樣一些詩句:“蛇毒濃凝洞堂濕,江魚不食銜沙立”,這是《羅浮山人與葛篇》中的兩句,這兩句究竟寫的是什么,不清楚。注家的解釋也五花八門,王琦說:“蛇因濕悶薰蒸而毒氣不散,江魚因水熱沸郁而靜伏不食,極言暑溽之象,以起下文命人剪葛制衣之意”;姚文燮說:“葛多生于深谷,或垂于江邊,故蛇憑魚依焉”;方扶南解釋說:“此二句言葛之難得,申上出洞之致”。這三個人的說法,令人莫衷一是。
          實事求是地講,李賀的一些詩、一些意象極具獨特性,可謂天才般的創(chuàng)造,反復推敲獲得真解后,你會拍案叫絕的;但他的詩中不少意象過于詭譎、怪異,想象超越常人,個別詞句晦澀難解,由此形成的模糊性、晦澀度便將相當一批讀者擋在了門檻之外。一首優(yōu)秀的詩作應該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不能一會兒明朗、一會兒晦澀。相比之下,李商隱詩的字句平易流暢,全詩意境渾成,難于蘊涵的模糊、朦朧、不確定,但這不妨礙你對全詩的閱讀和喜愛。
          宋代以前,人們更重視的是言、意關系;宋代以后,關注的焦點則多集中在情、理方面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宋以前詩中就沒有情、理,實際上情、理是言、意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他們之間存在一種引申、派生關系。唐詩中,就有不少情、理相互交融的佳作,特別是無理而又深情、癡情的詩作,達到了一種無理而妙的美好境界。如李益《江南詞》、金昌緒的《春怨》都是如此。好的唐詩都能處理好言、意之間的關系,所以就產生了雋永的情趣。
    (選自尚永亮《說言意》,有改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只要讀者一面閱讀一面將作品中的未定點具體化,作品的主題意義就會表現出來。
    B.作者認為李賀的詩歌算不上多么優(yōu)秀的詩作,他對李賀的詩歌完全持否定的態(tài)度。
    C.雖然典故不一定能增加詩歌的意義內涵,但是可以使得詩歌充滿文化氣息和歷史感。
    D.宋代以后詩人更重視作品蘊涵的情、理關系,而之前多聚焦于作品的言、意關系。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要想做到“境外生意,境外見境”,就要“語少”。“語少”可能會產生語言的模糊和朦朧,這樣更易于增加“言”和“象”的多義性。
    B.因見秋風起而萌發(fā)一種歸隱之意,是仕宦或漂泊中的文人的慣常心態(tài)。張籍和張季鷹都是在洛陽那個地方,都是因秋風起而興歸隱民間之情。
    C.《錦瑟》具有形式美感,閱讀起來也不困難,吸引了眾多讀者;但其理解起來有難度,內涵深隱,朦朧模糊,導致了不少破解密碼的索隱派。
    D.李賀詩愛用一些生新獨特的詞語,營造了不少個性色彩很強的象征性意象,一定程度上導致三位注家的解釋不同,這令人無法得出一致意見。
    (3)結合材料內容,選出下列各項中與所給例句在寫法上并不類似的一項是
     

    例: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秋思》)
    A.含情兩相同,欲語氣先咽。(孟郊《古怨別》)
    B.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
    C.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D.執(zhí)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4)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說明。
    (5)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胡博士
    張中行
          博士是個有大名的人物??墒且运麨樵掝}卻很不合適。一是他的事跡,幾乎盡人皆知,“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不用說了,其后呢,作了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校長,渡海峽東行,作院長、大使等等,所謂事實俱在,用不著述說。二是關于學術成就,他是經史子集無所不問,無所不寫,大兼早直到老莊和孔孟,?。ó斎皇前磁f傳統(tǒng)說)兼晚直到《紅樓夢》和《老殘游記》,所謂文獻足征,也用不著述說??墒俏疫@瑣話有不少是涉及北京大學的,胡博士是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漏掉他,有人會懷疑這是有什么避忌。不得已,只好借用孔北海讓梨的辦法,拿小的,談一些瑣屑。
          到我上學時期,論資歷,他已經是老人物了,可是年歲并不很大,不過是“四十而不惑”。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凈。永遠是“學士頭”,就是頭發(fā)留前不留后,中間高一些。永遠穿長袍,好像博士學位不是來自美國??傊?,大家共有的印象,是個風流瀟灑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思想有不少來自異國的東西。我們本土的,有時候談陰陽,說太極,玄想而不顧事實??茖W方法則不然,要詳考因果,遵循邏輯,要在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知識系統(tǒng)。這比較切實,所以有力量。初露鋒芒是破蔡元培校長的《石頭記索隱》。蔡先生是猜謎,甚至作白日夢,經不住科學方法的事實考驗。在紅學的歷史上,胡博士這篇《<紅樓夢>考證》很重要,它寫于1921年,此后,大家對索隱派的猜謎沒有興趣了,改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與之有關聯(lián)的脂硯、敦敏等。也是用此法,他還寫了不少書和文章,得失如何可以從略。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為文化界的風云人物,主要原因是觸及當時文化方面的尖銳問題,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學革命。也是因為他喜愛社交,長于社交。在當時的北京大學,交游之廣,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即使是學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稱某先生,滿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廳里高談闊論,過時不走,他也絕不會下逐客令。這種和易的態(tài)度還不只是對校內人,對校外的不相識也是這樣,凡是登門必接待,凡是寫信必答復。這樣,因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為文士必備的資歷之一,帶有諷刺意味的說法是:“我的朋友胡適之?!?br />      要上課,要待客,要復信,要參加多種社會活動,還要治學,寫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墒强匆娝偸菑娜莶黄鹊臉幼?。當時同學們都有個共同的感覺,胡博士聰明過人,所以精力過人。三十年代初,他講大一普修的中國哲學史,我總是去聽?,F在回想,同學們所以愛聽,主要還是話講得漂亮,使發(fā)困的人不想睡。1946年,清華大學校慶,我參加了。其中有胡博士講話,談他同清華大學的關系,是某年,請他當校長,他回個電報說:“干不了,謝謝!”
          以下他加個解釋,說:“我提倡白話文,有人反對,理由之一是打電報費字,諸位看,這用白話,五個字不是也成了嗎?”在場的人都笑了,這口才就是來自聰明。
          以上談的偏于“外面兒”的一面。外面兒難免近于虛浮,一個常會引起的聯(lián)想是風流人物容易風流。胡博士像是不這樣,而是應該謹嚴的時候并不風流。根據道聽途說,他留學美國的時候,也曾遇見主動同他接近的某有名有才的女士,但結果是他還是回到老家,同父母之命的江夫人結了婚。舊式的江夫人來了北京,不能跳舞,更不能說yes、no。這期間還流傳一個小故事,某女士從美國回來,北大聘她教外語,因為家長與胡博士有世交之誼,住在胡家。我聽過這位女士的課,一口流利的好萊塢。她說慣了,不三思,下課回寓所,見著胡博士還是一口好萊塢,胡博士順口搭音,也就一連串yes、no。江夫人不懂,自然不知道說的是什么,也自然會生疑。胡博士立即察覺,并立即請那位女士遷了居。
          閑談到此,本可結束。繼而一想,不妥,談老師長輩,用夫人和女士事件結尾,未免不鄭重。那就再說一件,是他對朋友能愛人以德。那是1938年,中國東、北半邊已經淪陷,北大舊人還有住北京的,其中一位是周作人。盛傳他要出來做什么,其時胡博士在倫敦,得知后就給周寄來一首白話詩,用詩的形式勸勉:“誰知我此時一點相思情”,情很深;“智者識得重與輕”,意很重??上赵姷娜藳]有識得重與輕,辜負了胡博士的雅意。
          說起北大舊事,胡博士的所為,也有不能令人首肯的,或至少是使人生疑的。那是他任文學院院長兼中文學系主任,立意整頓的時候,把系里多年的教授林公鐸解聘了。林先生傲慢,上課喜歡東拉西扯,罵人,確實有懈可擊。但他發(fā)牢騷,多半是反對白話,反對新式標點,這都是胡博士提倡的。自己有了權,整頓,開刀祭旗的人是反對自己最厲害的,這不免使人聯(lián)想到公報私仇。如果真是這樣,林先生的所失是雞肋,胡博士的所失就太多了。
    (選自《負暄瑣話》,有刪改)文本二:
          其實寫作就是寫真實,寫真話,寫心里話。初學者不妨用筆說話,怎么想就怎么寫,時間長了,就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該多說,哪些話宜少說。真正的好文章,內容要深刻,表達要平實自然。寫作要學會去雕飾,有人寫文章,全文七八百字,扭扭捏捏,全是形容詞,刪掉虛空的文字,只能剩下百十來字?,F在不少年輕人不屑于書寫平凡、小事,寫文章喜歡弄些新術語,弄點玄虛,自認為高大上,有的標題也看不懂,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觀念問題;有的刻意向“大眾化”靠近,但又往往寫些老生常談、眾人皆知的東西,大寫特寫,簡直浪費筆墨。
    (選自張中行《寫作的三個層次》,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閑談”的方式娓娓道來,給人舉重若輕之感。文中寫胡適之先生的軼事,簡淡中有深情,字里行間多含有一位學生對老師的敬意。
    B.作者在文中鮮明地說他寫胡博士的辦法是“孔融讓梨”,專揀胡博士一些瑣屑小事來談。但文章讀來不僅不乏味,反而真切動人,不僅彌漫著生活氣息,還富有趣味性。
    C.即使是學生去找胡博士,他也是很謙和,滿面堆笑。作為校長,他凡是登門必接待,凡是寫信必答復。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他這樣多少有失體統(tǒng),會影響到公務和學問。
    D.倒數第二段,作者說“閑談到此,本可結束。繼而一想,不妥,談老師長輩,用夫人和女士事件結尾,未免不鄭重”,足見作者思慮之深細,由其為文見其為人。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并稱,也可指老莊學說?!肚f子?逍遙游》中蜩與學鳩稱自己騰躍而起,“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也就是飛行的極致了。
    B.在儒家傳統(tǒng)中,尊孔子為至圣,尊孟子為亞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一句體現了亞圣孟子的啟發(fā)式教育思想。
    C.《老殘游記》被魯迅列入“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通過他的見聞感受來深入開掘社會的矛盾。
    D.《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書中所言“金玉良緣”是指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情緣。索隱派是關于該書的眾多研究流派中的一支,探幽索隱,發(fā)掘本事。
    (3)請簡要分析胡博士的形象特點。
    (4)結合文本二中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簡析《胡博士》一文的寫作特色。

    組卷:20難度:0.6

二、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時當職吏以蒙年小輕之,曰:“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與蒙會,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殺吏,出走,逃邑子鄭長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間為言,策召見奇之,引置左右。
          數歲,鄧當死,張昭薦蒙代當,別部司馬。從征黃祖,祖令都督陳就逆以水軍出戰(zhàn)。蒙勒前鋒,親梟就首,將士乘勝,進攻其城。祖聞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币悦蔀闄M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彼彀菝赡福Y友而別。
          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并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于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于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yī)藥,饑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荊州遂定。
    (節(jié)選自《三國志?呂蒙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拜”,授予官職。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詞語還有晉、進、擢、陟、拔、升。
    B.“左右”,文中意與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中郎將”,官名?!短K武傳》“武以中郎將使”的“中郎將”職責是專門出使他國。
    D.“耆老”,六十曰者,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歲的老人,現用來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蒙出身低微。小時候,他為了出人頭地,偷偷跑到姐夫鄧當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鄧當呵斥也不改變。
    B.呂蒙輕率莽撞。年少時,鄧當手下小吏輕視侮辱他,呂蒙非常憤怒,拔刀殺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鄉(xiāng)鄭長家里。
    C.呂蒙作戰(zhàn)勇猛。帶頭沖鋒陷陣,殺死陳就,黃祖聽說陳就被殺,棄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呂蒙因此得到孫權賞識。
    D.呂蒙嚴明寬厚。攻占南郡后下令軍中不得干擾、冒犯百姓。他早晚親自慰問、撫恤老人,生病的給醫(yī)藥,挨餓受凍的送衣糧。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
    ②“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br />(5)成當、宋定、徐顧三將死后,呂蒙為什么不愿收納他們的部眾?請簡要概括。

    組卷:17引用:3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6分)

  • 8.閱讀如圖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完成后面的題目。
    (1)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不超過45字。
    (2)請簡述此漫畫的寓意,不超過45字。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美育是一種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蔡元培
          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馬克思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所給身份完成寫作。
          ①班級計劃舉行“美育是一種剛需”主題演講活動,請以發(fā)言同學的身份寫一篇演講稿。
          ②學校校報“美育”專欄向同學們征稿,請你用筆名“子任”寫一篇文章向該專欄投稿。
          要求:任選一個寫作任務,結合材料,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5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