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7課 兼愛》2023年同步練習(xí)卷(10)

發(fā)布:2025/7/5 14:0:18

一、填空題

  •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
    (1)焉
    ①見賢思齊
     

    ②就有道而正
     

    ③若不闕秦,將取之
     

    (2)其
          ①“恕”乎
     

    ②請問
     

    ③吾還也
     

    ④君知難也
     

    一犬坐于前
     

    組卷:7引用:1難度:0.8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籬笆青青
    宋長征
          ①籬笆青青,來自鄉(xiāng)村的深處,青綠著,蜿蜒著,像一條綠色的絲帶,拴住鄉(xiāng)村的暖,拴住莊戶人的腳步,拴住千里萬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見過山的險峻,見過海的寬廣,卻不一定見過一圍小小的籬笆,纖細(xì),溫柔,一如母親慈愛的眼神。等你走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來,在這小小的籬笆旁,借著籬笆青青的思緒,想起遠(yuǎn)方的親人。
          ②一叢籬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葉子,細(xì)細(xì)的竹節(jié),繁密或稀疏的枝條,透過去,能看見雞的逡巡、鴨的悠閑,或許還有一條狗戒備的眼神。忽而,籬笆深處閃過一張樸實(shí)的面孔,和藹的女主人會用濃濃的方言問你:渴了,還是累了,要歇歇腳?莊戶人家的日子散亂,不過水是甜甜的。沒錯,甜津津,涼絲絲,你不要介意隔著竹籬遞過來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涼水混著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籬內(nèi)外,陌生也變得如此溫馨。
          ④一叢籬笆可能是一棵棵緊密相連的花椒樹。尖尖的針刺均勻分布在相互交錯的枝丫間,不擋風(fēng),不擋雨,卻可以忠實(shí)守護(hù)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棗樹掛滿了果兒,紅的青的真好看,饞殺了幾個調(diào)皮的鄉(xiāng)下小子,他們圍著花椒樹籬笆轉(zhuǎn)了好幾圈兒,就是沒找到一個可以下手的地方。這些,樹籬都看見了,只是不想說,但等八月十五的當(dāng)口,卸棗果兒,主人自會提了滿滿一籃子,東家西家,左鄰右舍,無論哪個鄉(xiāng)下的搗蛋鬼都能咀嚼上甜絲絲、脆生生的大紅棗。
          ⑤花椒樹上已然掛滿了一嘟嚕一嘟嚕的小花椒,紅紅的,秋風(fēng)里飄著麻酥酥的香味兒。
          ⑥一叢籬笆可能是一串長長的豆角絲瓜架。父親隨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親在春天撒上種子。單等著春風(fēng)吹,單等著夏雨下,長長的木籬笆上開滿了花,有吊瓜花,有絲瓜花,有紫紅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說鄉(xiāng)下的母親辛苦呢——見縫插針地打扮了一下,就給小小的農(nóng)家小院牽來一籬笆美麗的花。蜜蜂嗡嗡飛,蝴蝶對對舞,偶爾也有一只小蟲子躲在花籬的深處,彈起柔柔的絲弦。
          ⑦繁花錦簇的木籬笆是母性鄉(xiāng)村優(yōu)雅的蕾絲花邊,掩映間,羞怯不語。
          ⑧紅紅的朝陽升起來了,一聲雞啼唱破了黎明,一剎那,鄉(xiāng)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鳥兒們在籬笆上唱起了情歌,歌聲婉轉(zhuǎn),流淌著多情的音符。我自散發(fā)著谷物香醇的夢里醒來,繞著青青的籬笆看了又看,像讀一首詩,像欣賞一幅畫,像聽一曲古典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韻。每片葉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飄散著清香。就連晶瑩的露珠,一旦親近上青青的籬笆,也會久久舍不得離去。它快樂地從高處滑落,落在低處的葉面上,又調(diào)皮地跌落在籬笆下青青的草叢里;又或許被幾只早起的螞蟻匆匆搶了去,分享著自然母親賜予的芳醇。
          ⑨花墻,當(dāng)我想起這個詞來,青青的籬笆把我包圍在幸福的記憶中央。我知道,鄉(xiāng)村是貧窮的,但鄉(xiāng)村又是那樣質(zhì)樸。每一個村莊有每一個村莊的氣息,每一個村莊都會有幾條青青柔柔的籬笆墻。春天,你推開料峭的春寒,跟墻角的爬山虎較著勁兒,和田野里的莊稼打個賭——一定要把鄉(xiāng)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兒。秋天,你怎能拒絕籬笆上面青青紅紅的果實(shí),長長的絲瓜,爬一路結(jié)一路,點(diǎn)綴其間;紫紅的梅豆,站在最高處,像一面面飄揚(yáng)在風(fēng)中的旗幟。母親呢,正忙著招呼路過籬笆門的大娘嬸子:“多摘點(diǎn),多摘點(diǎn),你看這籬笆要壓塌了呢!”
          ⑩平原的鄉(xiāng)下,不見山不見水,唯獨(dú)隨處可見青青的籬笆。土墻呢,嫌太厚,嫌太重,讓人感覺不到一絲輕松;磚墻呢,嫌太高,嫌太冷,有點(diǎn)不近人情;只有籬笆墻的影子,青青細(xì)細(xì)柔柔長長,像過也過不完的青蔥歲月。我從鄉(xiāng)下走來,深深懂得籬笆墻的弱德之美:不與人爭辯,也不自慚形穢,只要心中永駐春天,生命的青綠會一直蔓延。輕輕地,當(dāng)我的眼神再次撫摸青青的籬笆,剛好暮色漸濃,一彎新月升起在村莊的上空,皎潔的月光灑在屋檐上,流瀉在安靜的庭院中,穿過歲月那圍青青的籬笆,投影在我安靜的思緒里。這一生,是不是我也會擁有自己的籬墻,一叢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樹,抑或一堵開滿春天的花墻,清與濁,真與假,善與惡,都不會輕易逾越。我只愿與一面清寂的籬笆,與鄉(xiāng)村相守到老。
    (選自《美文欣賞》,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這篇文章物象豐富,精美如畫,呈現(xiàn)出一幅全景式的田園圖畫。其間有擔(dān)待、叩問、溫情,沒有摻雜過多的煙火和功利。
    B.在第⑦段中,作者運(yùn)用了擬人和借代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繁花錦簇的木籬笆給母性鄉(xiāng)村帶來的優(yōu)雅感與含蓄美。
    C.作者以土墻的厚重、磚墻的高大冷漠襯托籬笆墻,突出了籬笆墻的青細(xì)柔長和充滿溫情等特點(diǎn),抒發(fā)了作者對籬笆墻的喜愛之情。
    D.作者像一個孩子,行吟在鄉(xiāng)土民間。泥土是有芳香的,亦如作者清新的語言;村莊是有情韻的,又亦如作者多情的心靈。
    (2)本文在表達(dá)上很有特點(diǎn),運(yùn)用了多種表達(dá)技巧,請以第⑧段為例,對此加以賞析。
    (3)文章最后一段說“我只愿與一面清寂的籬笆,與鄉(xiāng)村相守到老”。請?zhí)骄科渖羁毯狻?/h2>

    組卷:8引用:2難度:0.6

三、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xiàng)是
     

    A.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吾嘗跂望矣 聲非加疾也,聞?wù)哒?/td>
    B.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
    C.不如須臾所學(xué)也 蚓無爪牙利,筋骨之強(qiáng)
    D.假舟楫者,能水也 君子生異也
    (3)下列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聲非加也(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
    B.而江河(絕:到達(dá))
    C.而聞?wù)?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彰(彰:清楚)
    D.用心也(躁:浮躁,不專一)
    (4)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xiàng)是
     

    就礪則利 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
    ③雞豚狗彘之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①⑦⑧
    (5)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②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組卷:39引用:4難度:0.7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石鐘山記
    蘇軾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dú)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shí)。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B.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竅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C.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D.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2)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記:一種古代散文文體,出現(xiàn)很早,可以記人和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筑等。
    B.《水經(jīng)》:即《水經(jīng)注》,北魏時期酈道元所著,是一部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C.元豐:宋神宗的年號,我國古代帝王常用年號紀(jì)年,如“慶歷”“始皇”等。
    D.無射:古代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周景王鑄成的大鐘聲音符合該音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作者針對石鐘山得名的原因,不盲從古人,在“暮夜”乘舟實(shí)地考察,親身探尋,得出認(rèn)識事物要“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觀點(diǎn)。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擬人、貼切的擬聲詞等詳細(xì)地描寫了石鐘山月夜下的景象,繪聲繪形,創(chuàng)造出了獨(dú)特的意境。
    C.作者從首段對酈道元、唐李渤的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到最后“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在經(jīng)過實(shí)地考察之后,徹底否定了酈道元、李渤的觀點(diǎn)。
    D.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yīng),邏輯嚴(yán)密,渾然一體。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②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組卷:30引用:6難度:0.6

四、解答題

  • 5.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科學(xué),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第2段總領(lǐng)后面的內(nèi)容,它是如何揭示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影響的?

    組卷:0引用:3難度:0.6
  • 6.課文部分成功塑造了二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請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一下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diǎn)。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7.“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睒?gòu)建了一個怎樣的細(xì)節(jié)?表達(dá)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 8.“張秉貴常說:‘我們售貨員要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一團(tuán)火’”至“是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文字運(yùn)用點(diǎn)面結(jié)合的手法來塑造張秉貴的勞模形象。請加以分析。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9.結(jié)合文章分析“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木葉”與“落木”的區(qū)別。

    組卷:0引用:3難度:0.7
  • 10.閱讀文本,總結(jié)青蒿素發(fā)展艱難的原因。

    組卷:0引用:3難度:0.7

五、語言文字應(yīng)用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成妻具資詣問。
    (2)遂于蒿萊中側(cè)聽徐行,似尋針芥。
    (3)審視,巨身修尾,青項(xiàng)金翅。
    (4)無何,宰以卓異聞。

    組卷:0引用:5難度:0.8
  • 12.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同“
     
    ”,
     

    組卷:2引用:2難度:0.9
  • 13.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

    ①非其聲而然也
    ②想饞邪則思正身以黜
    ③君子去仁,乎成名

    組卷:4引用:2難度:0.8
  • 14.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
    (1)焉
    ①必知亂之所自起,能治之
     

    ②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
     

    ③子亦有不利
     

    用亡鄭以陪鄰
     

    ⑤盤盤焉,囷囷
     

    (2)疾
    ①不知之所自起
     

    ②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
     

    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
     

    ④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
     

    (3)相
    ①察此何自起?皆起不
     

    ②茍富貴,毋
     

    ③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jì)霝?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相
     

    (4)具
    ①天下之亂物,此而已矣
     

    ②故人雞黍,邀我至田家
     

    ③罔不因勢象形,各情態(tài)
     

    ④問所從來,答之
     

    ⑤政通人和,百廢
     

    ⑥仲永生,未嘗識書
     

    組卷:5引用:4難度:0.8
  • 1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給材料圍繞“友誼”話題,續(xù)寫三句話,要求內(nèi)容貼切,句式與所給示例相同。
    示例:友誼如綠葉,我們互相依偎,創(chuàng)造出一棵棵庇蔭的大樹。
    材料:
    彩綢 油彩 水滴
    剪裁 調(diào)色 凝結(jié)
    匯聚 縫制 描繪
    美妙的景色 潺潺的溪流 絢麗的衣衫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

    組卷:13引用:5難度:0.7
  • 17.一詞多義積累

    (1)曷不委心任去留
     
       (2)如土委地
     
    (3)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1)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2)策扶老以流憩
     

    (3)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木蘭詩》)
     
    (4)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5)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18.古今異義:寫出下列加點(diǎn)詞語的古義。
    (1)跨者不行
    古義:
     

    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不中用;不好。
    (2)埏埴以為
    古義:
     

    今義:認(rèn)為。
    (3)自見者不明
    古義:
     

    今義:不明亮;不清楚;不懂。
    (4)民之從事
    古義:
     

    今義:做,投身到(事業(yè)中去);(按某種辦法)處理。
    (5)常于幾成而敗之
    古義:
     

    今義:表示“多少分之幾”。

    組卷:6引用:7難度:0.8
  • 19.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

    ①無讓之心,非人也
    ②今者出,未也,為之奈何
    ③未嘗稍降

    組卷:4引用:5難度:0.8
  • 20.詞類活用
    無邊落木蕭蕭

    組卷:2引用:2難度:0.9
  • 21.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譯文:
     

    組卷:4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