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羊尖中學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10題每小題1分,11-20題每題2分共30分)

  • 1.安徽省實施“清水藍天”工程以來,環(huán)境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升.如圖行為不利于“清水藍天”工程實施的是
    ( ?。?/h2>

    組卷:14引用:2難度:0.9
  • 2.下列關(guān)于氧氣用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9
  • 3.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隱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25引用:18難度:0.9
  • 4.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h2>

    組卷:23引用:4難度:0.8
  • 5.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h2>

    組卷:31引用:5難度:0.9
  • 6.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氣袋包裝,下列氣體中最不適宜充入的是( ?。?/h2>

    組卷:74引用:39難度:0.9
  • 7.下列實驗現(xiàn)象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348引用:44難度:0.9
  • 9.下列反應不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h2>

    組卷:72引用:18難度:0.9

二、第Ⅱ卷(主觀題,共50分)

  • 27.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關(guān)問題。
    氨(就是氨氣,下同)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zhì),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來自于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氣和氫氣合成出氨。工業(yè)合成氨的流程如圖1所示。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6500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鐵觸媒效果較好。在鐵觸媒作用下,用體積比為1:3的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當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測得氨的含量分別于溫度和壓強的關(guān)系如圖2所示。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廠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產(chǎn)量超千萬噸,期中大約80%的氨用于生產(chǎn)氮肥,緩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資源與龐大的糧食需求之間的矛盾。

    (1)工業(yè)上可用
     
    的方法獲得合成氨的原料氮氣,此方法屬于
     
    變化。
    (2)甲烷和水高溫反應得到一氧化碳和原料氫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3)合成塔中的反應需要高溫、高壓、催化劑三個條件,合成塔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從合成塔中出來的氣體是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4)科學家研究合成氨反應的催化劑的目的是
     
    。
    (5)根據(jù)如圖2,按下列條件進行合成氨反應,平衡時氨的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
    a.200大氣壓、300℃
    b.200大氣壓、500℃
    c.400大氣壓、300℃
    d.400大氣壓、500℃

    組卷:31引用:1難度:0.5
  • 28.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有關(guān)氧氣的系列探究實驗:
    探究一:以下是該小組探究影響H2O2溶液反應速率部分因素的相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 H2O2溶液
    濃度%
    H2O2溶液
    體積/mL
    溫度/℃ MnO2
    用量/g
    收集氧氣的
    體積/mL
    反應所需
    的時間/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0 2 49.21
    30 5 55 0 2 10.76
    (1)寫出實驗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氣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
     
    ?;痉磻愋?
     
    (填“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
    (2)通過實驗①和②對比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
     
    有關(guān);從實驗③和④對比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guān)系是:
     
    。
    (3)通過上述實驗
     
    (填“能”或“不能”)說明使用MnO2可以加快H2O2溶液反應速率。
    探究二: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進行探究。
    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小強采用了如圖所示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中留有25mL空氣,給裝有細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內(nèi)的銅絲在較長時間內(nèi)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nèi),觀察密閉系統(tǒng)內(nèi)空氣體積變化。(已知銅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

    (4)在實驗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5)寫出該實驗中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為
     
    。
    (6)小強測得實驗結(jié)果如下:
    反應前注射器內(nèi)氣體總體積 反應后注射器內(nèi)氣體總體積
    25mL 22mL
    由此數(shù)據(jù)可以推算出他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21%(填“>”、“=”、“<”)。造成該實驗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
    ①沒有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
    ②讀數(shù)時沒有冷卻至室溫
    ③加入銅絲量太少
    ④加入銅絲量太多
    (7)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組卷:35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